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天堑鏖战急

(2012-07-24 11:28:21)
标签:

国防

军事

杂谈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黄河天堑鏖战急 
    中国军网2012年7月23日电张振兴、李祥凯、梁显东摄影报道:21日上午,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下游16公里处的千年古白鹤渡口波涛汹涌,水流湍急。这里北依黄河、南守邙山,曾是历史上沟通黄河两岸的著名渡口和军事要塞。
    “河心小岛27名群众被水围困,地方救援队无法靠近,命你部火速救援!”9时整,随着导演部一声令下,济南军区某舟桥团闻令而动,舟桥装备蹈浪前行,一场与“洪魔”争分夺秒的抗洪抢险综合演练拉开战幕。
    这个团担负着国家抗洪抢险专业应急救援的任务,曾先后出色完成陕西安康、河南兰考等30多次抗洪抢险任务,被人民群众誉为值得信赖的“生命之舟”。连日来,南方部分省市出现的暴雨洪涝灾害,深深牵动着这个团官兵的心,也激发大家提升应急抢险救援能力的紧迫感。
    汛期当口,又时值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调水调沙,风急浪大,水情复杂。“浪高1米,河幅346米,流速2.8米每秒……”一组组侦察数据在指挥帐篷大屏幕上准确、实时显示,供演练指挥员、团长朱宝红决策参考。
    放眼望去,300多米宽的河面上波涛汹涌。由15艘冲锋舟和数十艘汽艇组成的水上救护分队,时而呈三角队形压浪漕行,时而以“8”字队形穿插前进,一边巧妙地躲避着水中的障碍物,一边灵活快速地向目标点靠近。
    就在救援分队即将靠近被困群众时,多个漂浮物从上游顺流而下,眼看就要撞上前行的3艘冲锋舟。紧急时刻,3艘冲锋舟180度紧急转向,漂浮物与冲锋舟擦肩而过。
    30分钟后,救援官兵利用便携式救生索抛投器、救生云梯等新型救援器材,将27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
    导演部再传险情——大坝两侧出现河水漫堤和坝堤决口!考虑到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抢险器材的机动性,指挥所内,团政委李东旗果断决定:命令两支抢险分队同时出击,利用构筑防洪子堤和搭设钢木土石组合坝排除险情。
    激流而下的河水无情地冲刷着大堤,眼看将再次出现决口,30多名官兵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利用钢管、木桩、土袋、石块等材料,快速构筑钢木土石组合坝。随着决口流速越来越大,作业手站立不稳、木桩很难植入。片刻停顿后,只见抢险官兵用安全带作牵引,利用腰部力量悬在半空,硬是将木桩植入水底。
    为迅速将受灾群众转移至河对岸的安全地点,数十艘汽艇顶着门桥呈两路纵队逆流向上架设浮桥渡场,墨绿色的水面被犁出道道白浪;身着橘红色救生衣的官兵们娴熟地结合门桥单元。
    不到30分钟,一条长约340米的钢铁浮桥横跨黄河两岸,“被困”人员、车辆有序驶过。
    据该团团长朱宝红介绍:针对今年讯情早、雨水多、覆盖广等情况,团制定了17套23种抢险救灾方案并注重把科学抢险的理念注入传统方式方法中,实现了抗洪抢险由“人力型”向“科技型”的转变,锤炼了抗大洪、防大讯能力。
    http://tp.chinamil.com.cn/news/2012-07/23/content_496584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