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票房预测公式展示及分析
(2013-02-14 10:54:30)
标签:
娱乐 |
作者:周锡昌
前言
一、票房预测的常用公式展示
行业常用的票房收入计算公式为“票房=总座位数×场次×上座率×平均票价×天数”。
但此公式只是一个演变转化后的公式,而还是不完整的表达公式。
在数学公式上要得到同样运算结果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是计算方式,如“9÷3-1”和“1+1”的结果都是等于2。但“9÷3-1”和“1+1”的表达方式就完全不一样,“1+1”更为简单易明。同理,常规票房预测公式也应该有更为简单的表达式。要找到更简单表达形式,首先要理解收入是怎样构成的。销售收入(票房收入属于销售收入)通常的表达方式为“销售收入=A产品数量×A产品单价+ B产品数量×B产品单价+ C产品数量×C产品单价…………”。为了方便统计和预测,一般转化为“销售收入=销售数量×销售产品的平均价格”。
参照以上方式,票房收入的表达为“票房收入=观影人次×票价A+观影人次×票价B+观影人次×票价C…………”。若进行简单的转化,可得到“票房收入=总观影人次×平均票价”。而展示公式也是在这基础的表达式中衍生的,其中展示公式中“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三者乘积的实质就是“观影人次”。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更有条件找到“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这个三个预测数据,因此才有了常用公式。
二、常规公式各个构成要素分析
1、常用公式表达的不完整性
票房收入预测的常规公式为“票房=总座位数×放映场次×上座率×平均票价×天数”。此公式的描述并不完整。更为完整的表达应该为“票房=总座位数×平均实际放映场次×实际放映场次上座率×平均票价×天数”。以下将分析说明。
2、总座位数
总座位数是指影院里能够提供给顾客观看电影的位置,即每个影厅的座位数相加就是总座位数。总座位数是根据影院设计而定,在公式中可以看作是固定的要素。
3、平均实际放映场次
区分此概念很重要,计划放映场次的权利掌握在影院手里,而实际放映场次的主动权却在顾客中。影院计划放映的场次多,不代表实际放映场次多,因此在预测时更应关注平均实际放映场次。同时可以通过收集影院区域内竞争对手的“平均实际放映场次”,分析竞争对手的资料,加上合理的调查得出更为客观的平均实际放映场次。
4、“总座位数与平均实际放映场次”的乘积
以下通过例子展示“总座位数×平均实际放映场次”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要点。
厅号 |
1号厅 |
2号厅 |
3号厅 |
座位数 |
80 |
150 |
260 |
实际放映场次 |
2场 |
5场 |
5场 |
表1:某影院的影厅数、座位数及实际放映场次
表格数据讲解:
(1)从表1可知影院的总座位数为“80+150+260=490”。
(2)影院的平均实际放映场次为“(2+5+5)/3=4场”。
(3)按公式“总座位数×平均实际放映场次=490×4=1960”。
(4)按表格数据,影院实际提供的座位数为“2×80+150×5+260×5=160+750+1300=2210”
(5)公式中的“总座位数×平均实际放映场次”是为了方便预测而衍生的,但这种方式的预测和实际的情况会存在偏差,在预测中需要注意偏差的存在及其原因。
(6)从表1数据可知,当座位数最少的影厅的放映场次比平均放映场次少时,影院提供的实际座位数会比“总座位数×平均实际放映场次”得出的座位数要多,如例子的情况;反之,当座位数最少的影厅的放映场次比平均放映场次多时,影院提供的实际座位数会比“总座位数×平均实际放映场次”得出的座位数要少;这个结论可为预测时提供参考。
(7)因此要预测影院票房收入的时候,需要把“平均实际放映场次”和“总座位数×平均实际放映场次”的影响因素考虑其中。从中选择较为合理的计算值,更有利用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5、平均票价
场次 |
票房 |
观影人次 |
平均票价 |
第一场 |
1000 |
20 |
50 |
第二场 |
1200 |
30 |
40 |
第三场 |
1600 |
40 |
40 |
表2:某影院营业数据
(1)第一种平均票价计算方式:(50+40+40)/3=43.2元/人 (加权平均)
(2)第二种平均票价计算方式:(1000+1200+1600)/(20+30+40)=42.2元/人
(3)显然两种计算方式的结果是有差异的,第二种计算方式是现在较为常用的。因此要区分如何选择参考数据,才能更客观地预测票房收入。
6、平均票价与上座率的关系
假设平均票价在25元到27元之间,平均票价与上座率会有正比、反比、不变三种关系。
两者关系 |
关系描述及应用 |
正比关系 |
若在25元-27元这段价格区域内,平均票价与上座是正比关系,说明当票价提高时,影院的上座率也会提高。因此在这段区域内,影院应该提升自身的影片票价,使平均票价接近27元,是利益达到最大化。 |
反比关系 |
在25元-27元这段价格区域内,平均票价与上座率是反比关系,说明当平均票价提高时,影院的上座率会下降。但要观察当平均票价提高时上座率下降的幅度,使调整达到最佳价格点上(即平均票价与上座率乘积最大时),此价格点最为合理。 |
不变关系 |
在25元-27元这段价格区域内,平均票价与上座率之间没有影响关系。因此影院应该将平均票价调整到27元,使影院利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