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2012-07-01 10:10:21)
标签:

杂谈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传7)
  【注释】
  ①身:程颐认为应为“心”。忿懥(zhl):愤怒。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大学》有言,“有所岔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
  作者:释疑 于 2011-10-17 09:06:42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大学》有言,“有所岔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就是清明的内涵和广义的内容。清明在于“淡泊”。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志”、“致远”,这个崇高目标的完成和实现,靠的是“宁静”和“淡泊”。树立怎样的功利观,是检验修养、境界的
第一关,只有跳出“利来”、“利往”的怪圈,才会有充实的人生。“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忍不住清苦,耐不住寂寞,保不住名节,守不住淡泊,身居执政地位就是绝境。领导干部的清明,要理解惟淡泊是一种成熟的最高象征。庄子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白居易的“淡水交情老始知”,鲁迅的“扫除腻粉逞风骨,褪却红衣是淡妆”;处淡泊以养志,取淡泊而扶真,淡泊中有真味,淡泊中寓醇美。“天清江月白,心静鸥知”,雨霁碧空是最清明的天地,大味必淡之“淡泊”是最悦目的视野,最雅洁的境界。明白于淡泊有助于清明的道理,党政干部就能做到不该要的不要,不该求的不求,不该争的不争,不该占的不占,既顺势而为,又顺其自然。人生的真理,藏在平淡无味之中。领导干部要有寒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秉性、风骨、风采。作为领导干部,淡泊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不受功名利禄困惑的理性选择。如此选择者,都看透了身外之物,乃真正的大彻大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保持平静、平和的态度,有德不执德,有功不居功,在任何时空点都能守正身神,守身如玉,放弃该放弃的,守住该守住的,切实做到处己超然,处人蔼然,遇辱春然,受荣淡然,明如镜、清如风、淡如水,达到“竹影扫街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的清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克念作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