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如意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在班级建设中,会碰到许多问题,有个别学生受到排挤就是一例,有学生受到排挤,这不是一件小事,相反的,却反映出班级学生在品性方面的缺陷。
学生受到排挤,总是有许多的因素在里面,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当出现学生受到排挤时,我们不应该立即处理此事,而是要讲求方法。我认为首要的一点是观察,多用些时间,去看一看学生们的一言一行是否有问题,受排挤这一问题的产生,肯定是有诸多原因的,而首要的原因或许应当从被排挤的学生身上找。
受到一个人的排挤,我们可以认为他们两个人之间有矛盾等,是两个人的事,而如果很多人,甚至全班绝大多数人都排挤他,那么问题就极有可能出现在受排挤的同学身上了。
在我教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虽然不能说到了同学们都排挤他的地步,但至少是许多同学不愿意接近他。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没有十分注意这件事,直到有一次几个学位生来找我,让我给他们调位,这令我很诧异,由于刚换位没多久,我没有答应他们,然后通过一番解释让他们回去了。他们走后,我也没太当回事,直到有事去教室转转,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找我调位置的那几个同学,都是坐在一起的,前后位或者同桌,而在他们中间,就是那位同学,只有他没有去找我,我突然间意识到,这一次学生找我调位,或许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留心观察了一下,终于看出了一点苗头:上课的时候,这位同学与旁边的几位同学甚至是同桌几乎没有任何交集,不是说这位同学不爱说话,而是他周围的同学都下意识的远离他,尤其是他的同桌,两人的桌子中间居然闪开了一条缝。
种种迹象表明,班级里的学生的确对这位同学产生了排斥。这时候,我有些沉不住气了,我感觉都是一个班的同学,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意识的,我就想在班会上把这件事作为反面教材,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因为这件事太可恶了,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学会了排挤。
还好当时正是早上,没有班会,使我没能这么做,回来办公室后我转念一想,问题不能用这种赤裸裸的方法解决,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的,一旦这样做了,不仅伤害一个孩子,更可能伤害一帮孩子,甚至在班里引起混乱。因此,我想了一个方法。
这天,有一个小实验,我需要几个同学帮忙去准备实验器材,我就叫了这位同学和他周围的几位同学,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了下他们的言行,结果令我哭笑不得,我居然也对这位学生产生了反感,因为这位同学老是在我身边转,不断地说话,弄得我都无法正常进行我的工作。我半开玩笑的说:悟空,快把你师父领走!那几个学生哈哈大笑,说:老师你说的太对了,他说话老烦人了。这时候我看到这个学生也笑的很开心。看来他已经习惯了这些。我感觉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先说说这位学生的特点:成绩不是太好,又老是想表现自己,话比较多;同时在衣着上、生活上非常邋遢,有时甚至身上发出些异味。这些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简直无法接受。当实验仪器整理完毕的时候,我单独留下了这位同学,我感觉,有必要和他谈谈。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而他和自己的姥爷生活在一起,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算是“背井离乡”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个孩子每天都脏兮兮的,十分邋遢。他是没有人问啊!在姥爷家这个相对陌生的环境里,很多人都不熟悉,尤其是村里的孩子们,没有和他一起玩的。在学习上,成绩又不好,老师和学生们便对他不是太关心,导致他越发的感到孤单。综合这多种原因,造成了这个孩子总是想不断的表现自己,以期融入他所生活的环境,他周围的人们;他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认可它的存在啊!所以我们看到了他上课时,努力制造一系列事件,引起别人注意;看到了下课时,不断地加入别人的谈话,甚至不惜被人厌恶;看到了劳动时,一个人默默地干活,然后兴冲冲地向老师展示他的成果,渴望得到老师表扬的目光……
说到最后,这个孩子哭了,我看出了那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我暗暗告诉自己,我要帮助他。
对这个孩子,究其根源,是没有归属感,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让老师同学们关注他,认同他。针对这样的特点,我的办法就有了。问题的解决,还是要从这个孩子身上入手,我告诉他,回去后洗个澡,换上身干净的衣服,首先从感官上得到让别人的认可;然后,我在课堂上安排他负责每天的黑板,因为几乎每节课老师都会写粉笔字,而他每节课必然的会上讲台擦黑板,以此提升他在同学们眼中的熟悉度,除此之外,只要有他能做的事情,我基本上都交给他去做;最后,从其他同学身上着手,加强教育,让每位学生都充满爱心,相亲相爱一家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问题终于有所好转,这个孩子做什么事情有很认真,他非常珍惜我给他的机会,有时还会主动去帮助其他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我的面前提起这个孩子,当然都是好的方面。而我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在班里表扬这个孩子,同时让夸奖这个孩子的学生上讲台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从学生们热烈的的掌声和清澈的目光中,我看到爱在传递。我相信他们,会真的成为相亲相爱的集体。
这样一个故事,或许不能称之为帮助受排挤的学生,但总有些相似之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有爱心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