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阿里我的梦之二十四——天葬台、卓玛拉山口

(2014-11-14 08:11:26)
标签:

佛学

我的阿里我的梦之二十四——天葬台、卓玛拉山口

时间:2014717日,阿里大北线行程的第八天,转山第二天,哲日普寺到塔尔钦。

 

今天要完成的徒步线路是从冈仁波齐北面的哲日普寺返回南面的塔钦,全程约32公里。今天要走的路很长,为了能赶在天黑前尽早回到塔钦,我们早上六点多天还黑着就出发了。如果说昨天徒步过程是一个挑战,那么今天的行程将异常辛苦。我们从5210米的哲日普寺开始,要穿越一个长长的山谷,然后爬上一个长8公里,上升高度500米的大坡,人称“地狱坡”,最后还要翻越5660米的卓玛拉山口。

http://s2/mw690/002rj94zty6OnATdrhfe1&690


      从哲日普寺出发,没走多久路就开始陡峭起来,崎岖狭窄,乱石嶙峋,走上三十几步就要休息一下,心脏扑通扑通地狂跳,极度的缺氧迫使你大口大口地喘气,强度远超过百米冲刺后的节奏。大约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穿过死亡谷,到达被称为“清凉寒林”的天葬台。这是阿里地区最有名、最神圣的天葬台,周边的藏民都渴望能在这个天葬台,尽快轮回,以实现自己的愿望。看到藏民都要到一块平坦的石头上躺下来,我们也来到那个石头旁,躺下再起来,好像是象征死而复生的意思。过去山坡上的玛尼堆上有很多朝圣者扔下的衣服、布条、头发等物品,今年应该是清理过了,乱石间没有什么丢弃的物品,少了天葬台的恐怖。 

http://s1/mw690/002rj94zty6OnBgMe6k60&690

从天葬台出发至卓玛拉山口约3.4公里路程,是整个转山行程中最艰苦最耗费体力的一段。虽然只有不到4公里,海拔却上升300多米,其坡度之陡可想而知,更何况在5000多海拔的地方。随海拔的升高,氧气会越来越稀薄,走不了十几步就要停下来喘口气,而且是原地站着休息一会继续前进,每个人都不敢轻易坐下来休息,好怕再也不想站起来。

身后不时有身手敏捷的藏族同胞超越我们,要知道他们是今天早上从塔钦出发转山的。真的很佩服他们,我们昨天这个时候才走到距离哲日普寺6公里的地方,可他们半天的时间竟走了我们一天半的路程。路上徒步的人很多,也有少数人因身体原因在忍受着高反的情况下,坚持骑马翻越卓玛拉山口。和他们相比,尤其是看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骑着马表情凝重的样子,我从心底产生一点自豪感。看到其他徒步的朋友累的快不行了,我们就相互鼓劲,道一声扎西德勒,为自己也为其他的同行者,只为我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这纯净的自然界里,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我们都是神山的孩子。

抬望眼,一道长长陡坡垂直陡峭地耸然横在了眼前。想必其尽头应该就是传说中最艰难的卓玛拉山口了。眯眼望去,转山的人群沿着乱石积雪的山脊,星星点点地链成一条黑线钻入云端。兀尖的山巅,浓雾里若隐若现,脚下险峻漫难,让人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气,毫无疑问,这是全程最艰难的路。

http://s8/mw690/002rj94zty6OnBsUse3f7&690

 

当我们坚持翻过了陡峭的山坡后,终于看到了铺天盖地的经幡,我们知道已经来到了卓玛拉山口。海拔5660米的卓玛拉山口,这是我一生中用脚一步一步走来,能够踩到的最高高度了。看着满地的五颜六色的经幡,卓玛拉山口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雄伟高大,气势磅礴,但是一路走来心灵的感触却令我终生难忘。那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动、一种心灵和神山的默契,遥远的尘世和自己已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比在神山怀抱中更让我感到亲切,世俗的一切大可抛开,只感受这份孤寂和荒凉,体味这份自然和虔诚,全身心地融入纯自然的天地里。

http://s13/mw690/002rj94zty6OnBEsqgk1c&690

我们将一直背着转山的经幡取下来,悬挂在卓玛拉山口,也像藏民一样抛撒隆达,表达我们对冈仁波齐神山的敬畏,同时也祈求神山保佑一路平安,一生幸福。

卓玛拉山口并不很大,有一块卓玛石,是卓玛拉山口的标志物。就像所有的神山都有故事一样,卓玛拉石也有个神奇的传说。据传,当年古仓巴大师探寻转经道行至哲日普寺,不知路在何方,沿着北边的沟谷继续探路,就在大师犹豫不决时,二十一条黑黝黝的青狼突然出现在面前,大师意识到这二十一条狼便是度母的化身,于是紧紧跟在群狼的后面。在即将抵达山口的顶部,二十一条狼合为一条,然后变成了卓玛石。每天,度母女神都会在艰难的转山路上帮助前来转山的信徒,所以凡是路过的藏族模样的转山者都要走到卓玛石旁虔诚地拜一拜。

http://s4/mw690/002rj94zty6OnBOkhxx03&690

站在卓玛拉山口,一种来自内心的感动、一种心灵和神山的默契,遥远的尘世和自己已没有任何关系,只感受这份孤寂和荒凉,体味这份自然和虔诚,全身心地融入纯自然的天地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