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平遥古城——城隍庙

(2013-08-27 20:21:02)

山西平遥古城——城隍庙

城隍庙历史悠久,明嘉靖二十四年(1522年)重建,清康熙、乾隆年间曾有修缮,咸丰九年(1859年)不慎失火,除寝宫外其他建筑都烧成了灰烬。清同治三年(1864年)县令王佩钰自捐俸银并召集乡绅、富商募化白银两万多两,历时五年修建竣工。

http://s3/mw690/85437217tx6CcQ3gQQWd2&690

现在的城隍庙是清代规制,庙宇宏大,布局规整,总占地面积 7302平方米。临街庙门之外,是寺庙标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结构牌楼,为四柱三门十一踩斗拱规制的歇山顶建筑。牌匾额书"城隍庙"三字,系当地著名书法家赵望进先生之笔。背面楷书"威灵百里"四大金字,配有青石狮和拴马柱,柱上题"善游此地心不惭,恶过吾门胆自寒",直接道出了城隍庙宗教文化的主题。

山门廊下正墙书"善恶报应"四个硕大楷书,增加了森严肃穆的气氛。山门两侧下塑有相对而立的神马两匹,精神抖擞,有马童挽牵,传说为城隍爷出巡城廓时的坐骑。而在山门廊下东西两墙绘有守门神"神荼、郁垒"的巨大画像,坚甲利刃,相当威风。

 

在城隍庙的第二进院落两棵三百多岁的老槐立于院心。古朴苍天,枝繁叶茂。前院正面是戏楼,但由于戏楼为回廊式重檐歇山顶结构,戏楼背墙两侧各开六角窗一个,中间为悬山式街门楼,门楼往里可经戏楼下的甬道通达正院。再同左右钟鼓楼下的两便门相匹配,形成了一道"仪门",同县衙之仪门相对应。其建筑设计匠心别具,建筑艺术古朴典雅,使游人回味无穷。

http://s4/mw690/85437217tx6CcQ7XHoLc3&690

中轴线建城隍献殿,大殿及后院城隍神的二堂寝宫,同献殿并行东建灶君庙、西建财神庙。三庙左右毗连,贯通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谓达到了建筑艺术的最高境界。而如此规制完整,规模宏伟壮观,诸神同受香火的城隍庙迄今全国罕见,仅此一处。

位于钟楼北侧的耳房供奉着知名度相当高的鬼王钟馗,钟馗原本为终南山一秀才,在唐德宗年间进京赶考,不幸是赶考路途中被一小鬼破相变成了丑陋不堪的面貌,而当时钟馗大胆发挥一气呵成,中了头名状元。但唐德宗以貌取人把钟馗逐出金殿,一时想不开撞柱身亡。后来有一天晚上德宗梦见一个相貌及其丑陋的人长相酷似钟馗挥刀舞剑和小鬼搏斗,醒后德宗命人把梦中钟馗打鬼形象绘于纸上悬于墙壁用来避邪驱鬼,钟馗到了阴间后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

提起钟馗嫁妹的故事可谓流传盛广,钟馗死后其好友杜平把他厚葬,为表感激托梦于妹嫁给杜平。一般在山西一带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之时都会把钟馗斩鬼的画像贴于各户大门东南角,以表吉利。

灶君庙主要奉祀灶王爷,灶王神是我国神祗中流传甚广,倍受人们尊敬和依赖的最多的神祗之一。不过很少有人供灶王奶奶的,通常只有灶王爷一人守关。其实灶君最初为女性,道家庄子曾这样描述灶王爷的形象"其形如美女,着赤衣,且有发髻"。到汉代以后才成为男性化的样子。关于灶王的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流传甚多。相传灶王爷原为天宫中玉帝神厨,取名宋无忌。灶王奶是百花仙子中一位丁香仙子,取名郭丁香。有一天于天庭赌对对联,丁香仙子首出上联"水、冷、酒,一点两点三点",宋无忌苦心冥想三天三夜未能接出下联,他觉得自己败于一个女流之辈,深感失脸面,便撞南墙而死,转世到人间当了一名了不起的厨师。当玉帝得知丁香闯祸触犯了天条,便把她贬下界来且十分巧妙地安排其与宋无忌结合。

殊不知郭丁香的烹饪技艺相当高,俩人开的那家小饭馆生意越做越火,不出一个年头已成响当当的有钱人。开个玩笑说"男人有钱就变坏",这只是比较偏面的说法,恰恰宋无忌有了钱之后还纳了一妾和郭丁香分灶吃饭,谁不知此女子只是看中了宋无忌口袋里的钱,哄诱之下钱一挥而光便逃之夭夭,从此宋无忌沦落为一街头乞丐,此时的他十分懊悔当初的所做所为,思念前妻之情油然而生。有一天乞讨之日正好碰到了前妻风风火火的大饭馆,俩人相对无语,但彼此心知肚明,郭丁香予其满满一碗饭,饭后宋无忌深感愧疚无脸再面对郭丁香,便一头栽进了灶膛,把脸涂成了黑色。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留意到院中铸铁香炉上题"灶君庙"三个字。而根据此传说,灶王爷的确当过黑脸神厨,后来随着中国火药的发明,道人用头炼丹企图长生不老等一系列有关火的历史,才渐渐演化为""字,它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相传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时灶王爷上天庭向玉帝汇报工作,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奉上麻糖祭奉灶神。首先以粘糊灶君之嘴,免得他乱说乱道,其二则因麻糖很甜,使得灶神吃饱喝足后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除夕之夜各户人家还燃放鞭炮,为的是把灶王爷从天宫接下来同百姓一起迎接新年的来临。通过这些活动无不表现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憧憬。

http://s8/mw690/85437217tx6CcQr2TPN87&690

城隍庙的献殿,故名思义供香客上香、叩拜许愿、进献物品的大殿。站于献殿两旁,摆放的是民间活动城隍出巡所用的执司,更为整座庙宇增添了威严庄重的气氛,而殿梁上有五对木勾,均为挂匾之用,曾挂满了百姓还愿之匾,但文革期间被毁或盗卖一空。

城隍正襟危坐,面目严肃,红脸判官与勾魂小鬼肃立身旁,随时听后差遣,赏善与罚恶判官一语点破本庙一直以来贯穿的主线"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

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祗之一,对城隍最初来历说法不尽相同,宋以后,许多地方形成了以奉祀过世英雄,或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为城隍,例如北京城隍是文天祥、杨椒山、上海城隍先后出现过汉代大将霍光、河北人氏秦裕伯、爱国将领陈化成、会稽城隍庞玉,南宁桂林城隍为苏缄。

通过二街门,进入城隍的内宅。内宅由二常、寝宫、东西厢房组成。细心的你会发现这道门与主殿后墙之门稍错开一寸,根据当地老者讲门对门、口对口难免发生口角,不太吉利,因此要错开一些,并且错开门防止了财气的流出、邪气的侵入。

城隍寝宫属上楼下窑式结构,若再连结两厢房,便构成了平遥民居的两大建筑,一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者住的闺阁,只有辈份最长的方可住窑洞;二为中国北方汉民族地区最具代表的四合院形式,且屋顶均属单坡,因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九旱难得下一场雨,雨水被认为财运,"肥水怎能流到外人田?"为当地一种独特的构造方式。

窑洞分靠崖式、下沉式、独立式三种,山西窑洞均为独立式,也就是平地上用砖砌,这种窑洞防火防潮抵御风沙,而且抗地震,并有其一个特殊功能冬暖夏凉,这样砖就形成了天然空调,人住在里头相当安逸舒适。尤其在山西一带才能多见窑。因此他成为了财富的象征,只有有钱人才能修得起砖窑,山西人走西口闯关东。赚了大钱后,一个传统的观念即买房盖屋光宗耀祖。

上楼后可看到城隍与其原配夫人坐于当中,此时的他微微笑着,手执一把折扇,全然一副悠闲自得之样,使人稍有亲切之感。说起城隍纳了一妾纯属偶然:相传他去介休与介休城隍对弈,但双方棋艺都很高,在难分胜负之余,双方商量一赌输嬴,且把各自贴身侍女立为赌注,事后平遥城隍首占上风,但其再三谢绝小妾的馈赠,眼看介休城隍青转阴的脸色才盛情难却带回平遥。为表对介休城隍尊重,把其供于东耳房。每值农历五月二十七庙会之时,介休娘家人还要为其梳洗打扮,这种习俗直至文革以前一直盛行。不过现在庙会时分,介休人都会为其上香叩拜。

站在寝宫楼上可以一饱眼福正殿屋顶的琉璃饰品。琉璃始于西汉,隋唐时期成为一种奢侈的陪葬品,琉璃艺术是我国陶瓷史上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它也是古代烧制工艺的一枝奇葩,虽河南洛阳盛产唐三彩黄、绿、蓝,但明清时期平遥琉璃也绝不比其逊色多少。您看整个屋顶除黄色、绿色瓦片外,均属孔雀蓝,而孔雀蓝的烧制工艺现已失传,本庙能大面积保存下孔雀蓝琉璃瓦可谓难得。

http://s2/mw690/85437217tx6CcQf23Qt21&690

正脊当中构件在建筑学称脊刹。脊刹顶端的葫芦是道教之物,可以承载一切大灾大难,驮葫芦的是两头狮子,整个庙群当中还有大象驮葫芦的琉璃饰品,狮象在佛教中分别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坐骑,道教则把其视为妻和吉祥太平的象征。在幅原辽阔、历史悠久的大中国,施用琉璃如此豪华讲究的城隍庙仅平遥一处,这些琉璃饰品在阳光照耀下,更显示其独特的风韵,成为中国琉璃装饰中的魂宝。可以说是清代琉璃工艺的杰出范例。

http://s5/mw690/85437217tx6CcQiV8bib4&690

财神殿供有三位财神,正中为求官、求学者所拜的《封神演义》中被妲姬挖心的忠臣比干。比干被姜太公封为文曲星,掌管智慧,而人类必须用智慧的武器打开属于自己的理财求财之门,因此民间视比干为文财神。文财神之东,同样是《封神榜》中人物赵公明,骑一黑虎,按原始天尊的旨意封其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掌管天下万民之财,尊为正财神,为了弥补把他供于偏面的不足,您看匠师巧妙地把其塑造成腰长腿短的形象,俗语有"腰长腿短是贵人"的说法,拜过他的人会时时遇贵人,处处行好运。

提起关公可谓名扬四海妇孺皆知,关公名羽字云长,山西运城解州人氏,是三国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武将,对刘备讲忠、曹操讲义,因此倍受古往今来的商人崇敬,商人取其忠、义之精神,都以诚信为本,打出旗号,争取更多的买主,并自己严格遵循“忠”、“义”当先的原则活动于生意圈子里。

真武楼位于财神殿上层,供奉着道家的四方神之一玄武大帝,其原名玄武,为避宋代祖先赵玄朗之讳改为真武。玄武是我国道教"四象"神祗之一,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位次于"三清""四御"。道教"四象"神各由七位星宿构成,故又统称"二十八宿",玄武由"斗、中、女、虚、危、室、壁"七位星宿组成,此说法又源于古人时星宿的崇拜,喻其形状为龟或蛇盘龟。古代神活中玄武为北方太阴之神,镇北方,主风雨。

玄武身旁为侍从周公桃花女,两侧是水火将军,周围是四大元帅。第一位即三眼灵耀马华光,俗称马王爷,民间奉其为火神,相传他是火之精灵;第二位是玄坊真君赵公明元帅;第三位是宋代抗金英雄岳飞;第四位是青面赤发手执玉环的温琼元帅,传说他专司捉妖除怪,护佑百姓。

 

财神庙的戏台雕刻精湛,建筑考究,虽不及别的戏台高大雄伟、耀眼辉煌,却也庄重古朴、精巧玲珑。尤其中屋顶中心所采用的天花为级别最高的藻井装饰,因藻为水中生物,在此幻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而平遥财神庙戏台更为独特地成了八卦藻井式,俗称"八卦转顶"。藻井为阶梯式窟窿构造,这样可以很好地收拢声音,起到聚音作用;戏台地底下埋了五口大瓮,可以产生共鸣,使戏子声音更为宏亮圆润,产生了极好的音响效果。八卦是道教的典型标志,藻井中八卦图外圈为文王八卦,为周文王姬昌所创立;内圈给有由伏羲氏创立的西河八卦图;中心图案也没有通常八卦图中的"太极两仪",而是古老的"河图洛书",这种装饰别处根本没有,它体现了平遥古代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厚性和久远性。

土地祠供奉平遥里坊四十位土地,各护一方成为乡村段落的保护神,服饰各异、姿态万千,土地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俗神之一,许多少数民族也信奉土地爷,而我国汉民族数千年来一直以农业为主,土地成为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俗语"万物土中生",土地被人类视作"衣食父母",吃穿全靠他恩赐,早在古代宗教组织产生前,人们在祭祀天地山川的宗教活动中,就把土地列入其中了。土地最初是掌管山川效社的社神,社稷礼于土。平遥地方千百年来一直属土葬习俗,民间葬礼中,人死后对土地神"报庙",把院内土地龛用红纸糊上,葬后除去,并在破七挖墓,扫墓前都要先祭土地,俗称"祭后土"。每逢农历五月二十七庙会之时,平遥各村人都要给自己坊里的土地上香叩头,表示对大地母亲的亲情。

同土地祠毗连一小殿供转生婆婆,也就是送子娘娘。道教传说一生行善之人,死后转生来世仍可为人,但转生前先变为婴儿状,由转生婆婆派送生哥哥与送生妹妹一家家送去,然而婴儿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便会变出其狰狞面孔,将婴儿吓到人间,所以每个婴儿降生时都是"呱呱坠地"的。

古时新官上任前一天,须从平遥六城门之上东门(俗称喜门)进入城内,然后去文庙拜祭孔夫子,晚上在城隍内宅的东厢房安歇,首先向城隍担保自己为官清廉,公正执法;其次祈求神灵保佑任职期间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第三他还是借神的威信治理百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