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

(2019-08-16 12:33:19)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育儿

文化

内心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内心的反映——稻盛和夫领导者的意愿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全体员工的意愿累积起来,则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我们没有必要把经营理念想得有多么高深,理念可以很简单,自己从心底相信才能称为理念


之前,我阐述了有关人生和事业的方程式,其中讲到“思维方式的数值范围是从-100到+100”。


“心想事成”所讲的内容,其实与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换言之,心态决定了人生01到底什么才是“心想事成”


人生是心境的反映,万物由心生,万法由心造”。


这不仅是佛教思想,其他宗教也有类似的教义。可知识分子往往不太相信这种观点。


我已经反复强调过,“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这三要素的乘积,便是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在这三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思维方式”。 | 延伸阅读 |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180度转弯


稻盛和夫把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总结成为两个公式:人格=性格+哲学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第一个公式表明,与生俱来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到、领会到的哲学,二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


所谓哲学,直白地讲,就是人们对“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回答。人与人天生的差距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巨大,最终决定人格的是哲学。


第二个公式说明,更美好、更幸福的人生结果,取决于三个元素的相乘。注意,是相乘而不是相加。


有能力而缺乏热情的人,人生结果很可能不好;能力相对不强,但因为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发愤努力,在人生和工作中充满热情,这样的人取得的成果,可能远远领先于前者。


这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学,它决定着人生结果的上限和下限因为它有正负,它的分数区间是负100分到正100分


即使能力高、热情高,只要思维方式是负值,结果就是一个负值。——稻盛和夫《活法》


一个人的心境、心态、思维方式和哲学思想,都会在其人生中反映出来。我把这个道理,称为“心想事成”。


或许一些知识分子会反驳我的观点,但我希望大家不要以逻辑和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它,而要把它理解为宇宙的真理及法则。


如果对它横加否定,则我努力讲解的“人生方程式”和“心想事成”的道理,也就无从谈起了。


02心念是因之根源,有因必有果 


佛教有“因果报应”之说。


为了讲明白这个道理,我曾举过各种各样的例子。其中,我引用得最多的说法是“思念造业”。佛教中的“业”即因果报应中的“因”。心念是因之根源,有因必有果。


换言之,一个人的想法与思维非常重要,切不可心生恶念。这便是释迦牟尼佛祖向世人开示的真理。中村天风先生也曾告诫人们“千万不要抱有阴暗的念想”。我对此无比赞同。


此外,中国有句老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意思是“常做善事、积阴德的家庭,势必会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


我们常说“德”,简单来说,所谓“德”就是“心怀利他之心”。以慈悲之心体谅他人、帮助他人者,便是有德之人。


所以说,“拥有崇高的哲学思想”,并非成为道德高尚者的必要条件,只要能够坚持一生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就是一个有德之人。03但“心念”并非立即显现 


虽说“万物由心生,万法由心造”,但心念并非立即显现。正因为如此,即便我再怎么拼命强调“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许多人仍然难以接受和理解。


恶念并非立刻能结出恶果,善念也并非立刻能结出善果,因此世人往往对“因果报应”之说难以信服。


但只要以30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来看,情况就不一样了。


上了年纪的人可以20年、30年的跨度,来回顾自己从年轻时到现在的人生轨迹,也可以同样的方式审视别人的人生,看看他们过去如何,现在又如何。


有的人幼时命途多舛,中途命运好转,晚年又落魄潦倒;有的人从小家境富裕、生活幸福,可在毕业踏上社会后,却整日辛劳、吃尽苦头。


每个人的人生可谓千差万别,但只要以一定的时间跨度来看,就能发现,短则10年,长则30年,心态与结果往往相符。


因此,我之所以强调“心想事成”,并非想宣传“想法立刻能成真”的唯心论,而是倡导大家“要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总之,如果纵观人的一生,就能明白“心想事成”是真实不虚的道理。我认为,这便是世间的法则。


04宇宙自有一股力量 


你在心中描绘怎样的蓝图,决定了你将度过怎样的人生。强烈的意念,将作为现象显现,请你首先铭记这个“宇宙的法则”。


让自己拥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这是我们思考如何度过人生时的一个大前提。因为一颗美好的心灵,特别是“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的思想,就是这个宇宙本身的意志。


宇宙中存在一股力量,它要让万物进化发展、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可以称这股力量为“宇宙的意志”。


如果顺着“宇宙的意志”产生的潮流而动,我们的人生就会带来成功和繁荣;如果逆着这股潮流而动,就必然走向没落和衰退。


所以要让世间万物更加美好,抱着这样的利他之心、关爱之心不懈的努力,那就是顺应了宇宙的潮流,就能度过幸福的人生。相反,憎恨、嫉妒他人,只想自己占便宜,充满利己之心的人,他们的人生将越发糟糕。


贯穿整个宇宙的所谓“宇宙的意志”,充满着关爱、真诚以及和谐,它要让万物都各尽其能,让整个宇宙都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发展。(本文完)


每天诵读六项精进:《活法》P113-114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谦虚戒骄。“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天天反省。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活着就要感谢。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积善行、思利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我经常将这“六项精进”挂在嘴上,提醒自己实行。虽然字面上平凡之极,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必须一点一滴去实践,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这些道理当成摆设,关键是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