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中的故事:父亲积德行善孜孜不倦,儿子功名仕途步步高升!
(2018-10-27 08:19:33)
标签:
佛学健康教育情感文化 |
恭摘自《了凡四训》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讲述
(本文标题由编者自拟)
接着来看下个例子。“常熟徐凤竹栻”,“常熟”在江苏这个地方。“徐凤竹栻”,这个人叫徐栻,字凤竹。古人都有字,亲戚朋友为表尊重,都称他字,只有父母跟老师叫他的名。“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
“相续而呼”,这些鬼唱着这个歌,也是赞叹随喜徐家老爷的善行,一直没有停止,“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
......
接着看经文,“斋僧接众”。僧人是“一钵千家饭”,弘扬佛陀的教诲,游化四方。“斋僧”,看到僧人,赶紧供养僧人的生活、饮食。“接众”,很多行脚路人,渴了饿了,没地方休息,他很慷慨地帮助他们。这点我们在爷爷奶奶、父母身上都看到了。我记得吃饭时间有些路人走过去,我爷爷常常就会高声跟他们讲,来我家做客。不认识的人都很热情地请到家里吃饭,或者烧桶开水放在路边供赶路的人喝。
有位女士讲到他们家长者的风范,让我印象非常深。她说她的奶奶都是每天烧壶水,请人家喝。奶奶第一次把水扛出去,他们这些小不点就躲起来看有没有人喝。结果看第一个路人喝了,他们高兴得不得了,跳起来笑,“哎哟,有人喝了,有人喝了!”这位女士跟我讲这段,都是
三四十年前她小时候的情境,她印象深不深?很深。你看一壶水多少钱,却给自己的子孙种了这么深的善根。奶奶做好事,他们欢欢喜喜、高高兴兴,那就变成他们的人生态度了。就好像许哲女士小时候妈妈把食物端给几天没吃饭的人,他们全家人都高兴,全家人都是善良之人。她母亲活一百多,她也活一百多岁。
所以诸位长辈、家长,不要小看你做的一件善事,可能影响你的孩子一辈子。这位女士还讲,她奶奶去世的时候,她父亲、伯伯叔叔一起扛棺,要把母亲的棺木移出去。结果移动的过程当中卡到了墙壁,扛棺是有时间要求的,他们兄弟怕误了时辰,没有任何一个人迟疑,只有一个口令,卡住的地方马上用工具敲掉。当下他们的心中只有母亲,没有这个墙敲掉了要花多少钱的念头。这个动作对所有的晚辈震不震撼?父亲、伯伯叔叔心中只有谁?只有奶奶。你看她讲这些例子,我们就可以感觉得到,长者的行为对晚辈内心的影响很深远。
“凡有利益,无不尽心。”
这个事例中,徐家最明显的善行是赈济贫困的人。我们这个世间,还在饥饿边缘的人差不多有十亿人。这一两年,非洲遇到六十年来罕见的旱灾。大象脚印基金会的创办人是台湾的慧礼法师。他到非洲去,教育这些非洲的孩子,照顾他们的生活,后来还教他们学中华文化。这些孩子的命运,就因为慧礼法师的慈悲心改变了。
慧礼法师讲到,在东非那段时间,差不多几十秒钟就有一个非洲孩子死于饥饿,而据全世界的统计,六秒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饥饿。慧礼法师很感叹,他说,亚洲地区一般出现孩子饥饿,马上就有人出资赈灾。同样是小孩,为什么非洲的孩子就差别待遇,没人管。我当时听了,也觉得很惭愧,同在地球母亲的土地上,还有这么悲苦的孩子跟人群。大象脚印基金会呼吁大家,一个人只要捐六百块,就能养活一个非洲的孩子一年,吃没有问题,还可以让他们学习这些圣贤书。其实在这个时代还有多少饥饿之人、贫困之人需要帮助。这是物质上的贫困,还有精神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四十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这个凄惨胜过任何的战争。四十秒钟,所以现在精神贫困的人也非常多。
诸位朋友,你的汽车里有没有时时放着经典?有没有放《了凡四训》?随时一有机会赶紧送给他人,可能就改变了他的人生。我当时遇到师长的教诲,真的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希望更多人能学到,随时就准备送书。当然你不要遇到一个人就拿十几本给他,他都搞不清楚,你给他一堆,他很有压力。一次给一两本就好了,或者就送一些光碟,《和谐拯救危机》《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这些光碟都很好,会让他对人生有所省思。我都是讲一段,看他眼睛发亮,时机到了,再赶快把书介绍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