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应对“变”和“转”

标签:
战略发展管理决策趋势变化谋士军师善念善行 |
分类: 战略规划 |
企业如何应对“变”和“转”
世界并没有一个稳恒不变的基质存在,时空都在不断地迁流变化之中,时空中的万物无一例外地都在生灭流转之间。这个“变”和“转”,才是世界的实相。
【我们所能见到的和不能见到的一切都在生成变化之中。事实上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洞察到“不能见到”的变化,以便能够及时做出应对策略及行动。
还有人希望预知未来,这的确太难了。但并不是没有可能。一切皆有可能。】
1、企业应该顺应与把握好“变”和“转”
企业应该自然而然的顺应“变”和“转”,把握趋势“变”化,做出“转”化的战略调整。那么,企业自下而上的建立起自适应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自适应机制可以积聚内生长源动力,增强自身体质,增强顺应趋势能力等,可以从容应对变化,不会错失“转”的良机,不会游离出局而丧失优势。
而建立良好的自适应机制离不开战略发展的趋势预知预判及及时的“转运”策略措施......
简单来说,我的观点是内生机制建设的问题。是创新机制的问题,是内生力创新机制的营造。
其中创新实践就是一种提前应对即将到来“逆境”突破能力。也是提升价值优势能量的举措。
简而言之,企业把握好“变”和“转”,就能呵护好“营”和“运”。而能够高瞻远瞩的做出调整,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就能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2、企业家一定要知天理,善义天下
早在远古的中国人就感悟到天体“变”与“转”,对宇宙有了理解,发现与创造了《易经》。
《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普遍认为《易经》最初是占卜用的书(除算命迷信外),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数、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亦被介绍到西方。
后来人在“易学”基础上,将周易的逻辑原理广泛应用中国古典哲学两个基础理论:“天人合一”,“阴阳相对运动消长”...
以及衍生出独立于世界的中医。
而今这个主宰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易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伏羲创八卦,就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从环境实践中做出的经验总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落在企业身上,企业家要有学会对趋势的感知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快捷行动能力。企业家要自强不息,遵从天道,成为一个有道义信仰的人,致达仁义,才能厚德载物,才能持久的发展。
佛法更是处于更高宇宙观觉,万物生灭无常,自性本来就是“空”。而宇宙有着超越时间与时空的运行法则。因与果的因(变)转成果(化)。有的在消耗福报,有的在积累福报,有的在集聚功德,因果变转。因因得果,种善因必得善果。所以警示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法寄希于众生牢记因果法则,用慈悲与智慧对待“变”(变化无常)、改变“转”(转运转命)。众生可以通过信解行证开悟至善修行,达到“圣境”,善己义他,行深而能渡己渡他(它)。如能够照见“本性”,就能解脱生死轮回,即可达到“佛境”,与虚空世界一体。但这一切都需要正知正念,利它向善,善举善行,才能迈向这光明大道上,才能善义天下,才能利天利地利众生!
作为企业家,不论是做产品的还是服务的都应利它向善,才能长久不衰。心怀感恩,才能福报不减。善念善行,才能善义有为。
优秀的企业家一定要知天理,善义天下, 利天地利众生!
3、企业家要善于用“军师”人才
在“变”与“转”的思考中,企业家要居安思危。不是被动的观察、等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企业家要不断提醒自己,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下大雨的时候就晚了。
真正成为优秀企业家不是你的技术、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的创新思维。
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而对于“行军打仗”,吴起曾说过,“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因此,指挥官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古代善于用参谋、顾问、军师、师爷、智囊、谋士等。
许多古代成功君王的背后,都有着军师的身影。
而今许多成功企业家的背后,也都有着“军师”的身影。
所以古往今来,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企业家都需要“谋士”来谋局布局。
作为优秀的企业家更要善于用“军师”人才。求贤如渴,要有三顾茅庐的诚意。

(weixin:linetwx)
(注: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