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有树相伴千年|征稿持续进行中
2022-06-27 17:40:25
标签: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摄影 古树印象 古树摄影 征稿
《颐浩寺古银杏》 刘国荣 | 2017年11月27日摄于青浦金泽颐浩寺(700多年)
面对一棵自千年而来的古树
你会说些什么?
今年3月,我们曾邀请大家
用摄影、绘画、写作的方式
对话身边的古树
↓↓↓
征稿 | 申城有树
相伴千年——“古树印象”主题作品征集启动!
征稿推出后
不少朋友们纷纷发来
他们与古树的#对话#
一起看看
申城有树
相伴千年——“古树印象”作品征集
01
【征文类】 投稿作品展示
《农学院的古银杏组图之一》吕秀芬 | 摄于闵行交大七宝农学院
在一亩见方的花园中,两株古树挺拔参天,树腰直径都超过一米,阳光下,飘落的黄叶在微风中纷纷扬扬,一时间清香浮动,金黄满地,通身金黄,美不胜收。走近大树旁,只见两株银杏是一雄一雌,它们相面而长,树龄已有700多年了,原来它们还是"夫妻树"!非常罕见,惊讶不已。仔细观察银杏树:树高已在30米开外;抬头仰视,翘首云天,虽饱经沧桑,仍高峻挺拔,虬枝舒展。树下,嵌有铭牌,上书“古树名木保护牌银杏,一级保护,上海市人民政府确认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立”的字样;两树的编号分别是0020、0021……
这对夫妻树栽种于宋代,相距5米,根系盘结,枝丫交错,如一对夫妇手挽着手,头挨着头,亲密地窃窃私语。高耸入云,遮天避日,700年的树龄相依相偎,非常罕见.民间曾有传说,当年王允义子吕布只身来到东吴,还在树下系过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当然,这个传说肯定是虚构的,因为三国至今已在1800年以上。
——节选自【征文类】投稿
作品:《农学院的古银杏》 作者:吕秀芬
五针松——五针松亦称“日本五针松”、“五钗松”、“五须松”,松科,常绿乔木,叶五针一束,细瘦,多少弯曲,树脂道边生。原产日本,为珍贵的观赏树种,此五针松树龄约百余年,自苏州移栽于此。申军华
| 摄于上海文庙
几年前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通过线上报名参加东方雅集的【文庙讲堂.经典故事会】武侠世界背后的全真宗师,到位于老西门的上海文庙内听课,得以进入上海文庙,于是在听课之后参观了一番,觉得上海文庙极具东方传统雅韵,古色古香,并且在环境优美的上海文庙内居然发现了三棵珍贵的古树,我一阵欣喜,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上海文庙的古树邂逅,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人在世上顶多活百岁已经是老寿星了,而古树的存活期远远超过了人,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几百上千年……经历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古树,从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中可以想象得出肯定有很多很多的故事,然而古树从不“张扬”只是保持缄默,用无声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外在和内在,一切尽在不言中,事实胜于“雄辩”。
——节选自【征文类】投稿
作品:《我眼中的申城古树上海文庙的古树邂逅》
作者:申军华
李韶翊
| 摄于浦东新区
东八灶曾经是周浦东南的一条老街,现在也是年家浜路的一部分……这片新小区中,唯独在月桂苑内有一棵珍贵的月桂树,它以0875的编号被列入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名录中,还属于名录中较为稀少的名木,况且是浦东新区范围内唯一的名木……
月桂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还流传着各种神话传说。在古希腊各项运动中荣获冠军者,人们往往会给予桂枝做成的花冠以示荣耀,也就是所谓的“桂冠”。原来,月桂是太阳神阿波罗的标志,桂冠成了胜利和荣耀的外在体现。在我们中国同样不缺少月桂的传说。唐代《酉阳杂俎》中记录,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的吴刚,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如此看来,月桂不仅仅是胜利的标志,而且还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节选自【征文类】投稿
作品:《名木月桂底蕴深》 作者:李韶翊
02
摄影类投稿作品
《1000年银杏
编号:0002》 马伟勤 | 摄于浦东福泉古寺
《古树银杏焕新绿》张小荣 | 摄
《嘉定古银杏树1200年
编号:0001》马伟勤 | 摄于嘉定古树公园
《金泽700年古银杏树
编号:0028》马伟勤 | 摄于青浦颐浩禅寺
《老树与男孩》Shirley | 摄于松江天马山
《满绿》郭晨
| 摄于嘉定古树公园
《属于编号0001の秋》张小燕 | 摄于嘉定古树公园
《颐浩禅寺古树》郑菁妍 | 摄于青浦颐浩禅寺
《银杏与古寺组图之一》张小荣 |
摄
《0004古银杏组照之三》徐中英
| 摄于青浦报国寺
《古盘槐》马伟勤 | 摄于嘉定古猗园
《古树逢春》李佳奇 | 摄于松江区天马山护珠塔旁
《古树下发着光的工人》谢佳怡
| 摄于徐汇龙华烈士陵园
《上海树王0001古银杏组照之一》徐中英 | 摄于嘉定古树公园
PS:
申城有树
相伴千年——“古树印象”主题作品征集仍在进行中
除摄影、写作类主题征稿外
绘画类作品同步征集中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
继续投稿!
奖项设置及更多征稿信息:↓↓↓
(征稿 | 申城有树 相伴千年——“古树印象”主题作品征集启动!)
2022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同步征稿中
欢迎关注、参与投稿
第12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作品征集
2022年6月5日-10月10日
邮箱投稿
shuu2010@sina.com
微信投稿
关注大赛微信(syds2013)
直投(备注:“作品名+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18016270608(微信同号)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六五环境日?第12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今日启动征稿!
The end
申城有树相伴千年|征稿持续进行中
面对一棵自千年而来的古树
你会说些什么?
今年3月,我们曾邀请大家
用摄影、绘画、写作的方式
对话身边的古树
↓↓↓
征稿 | 申城有树 相伴千年——“古树印象”主题作品征集启动!
征稿推出后
不少朋友们纷纷发来
他们与古树的#对话#
一起看看
申城有树 相伴千年——“古树印象”作品征集
01
【征文类】 投稿作品展示
在一亩见方的花园中,两株古树挺拔参天,树腰直径都超过一米,阳光下,飘落的黄叶在微风中纷纷扬扬,一时间清香浮动,金黄满地,通身金黄,美不胜收。走近大树旁,只见两株银杏是一雄一雌,它们相面而长,树龄已有700多年了,原来它们还是"夫妻树"!非常罕见,惊讶不已。仔细观察银杏树:树高已在30米开外;抬头仰视,翘首云天,虽饱经沧桑,仍高峻挺拔,虬枝舒展。树下,嵌有铭牌,上书“古树名木保护牌银杏,一级保护,上海市人民政府确认上海市绿化管理局立”的字样;两树的编号分别是0020、0021……
这对夫妻树栽种于宋代,相距5米,根系盘结,枝丫交错,如一对夫妇手挽着手,头挨着头,亲密地窃窃私语。高耸入云,遮天避日,700年的树龄相依相偎,非常罕见.民间曾有传说,当年王允义子吕布只身来到东吴,还在树下系过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当然,这个传说肯定是虚构的,因为三国至今已在1800年以上。
——节选自【征文类】投稿
作品:《农学院的古银杏》 作者:吕秀芬
几年前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通过线上报名参加东方雅集的【文庙讲堂.经典故事会】武侠世界背后的全真宗师,到位于老西门的上海文庙内听课,得以进入上海文庙,于是在听课之后参观了一番,觉得上海文庙极具东方传统雅韵,古色古香,并且在环境优美的上海文庙内居然发现了三棵珍贵的古树,我一阵欣喜,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上海文庙的古树邂逅,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缘分……人在世上顶多活百岁已经是老寿星了,而古树的存活期远远超过了人,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几百上千年……经历过这么多年风风雨雨的古树,从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中可以想象得出肯定有很多很多的故事,然而古树从不“张扬”只是保持缄默,用无声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外在和内在,一切尽在不言中,事实胜于“雄辩”。
——节选自【征文类】投稿
作品:《我眼中的申城古树上海文庙的古树邂逅》
作者:申军华
东八灶曾经是周浦东南的一条老街,现在也是年家浜路的一部分……这片新小区中,唯独在月桂苑内有一棵珍贵的月桂树,它以0875的编号被列入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名录中,还属于名录中较为稀少的名木,况且是浦东新区范围内唯一的名木……
月桂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还流传着各种神话传说。在古希腊各项运动中荣获冠军者,人们往往会给予桂枝做成的花冠以示荣耀,也就是所谓的“桂冠”。原来,月桂是太阳神阿波罗的标志,桂冠成了胜利和荣耀的外在体现。在我们中国同样不缺少月桂的传说。唐代《酉阳杂俎》中记录,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的吴刚,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如此看来,月桂不仅仅是胜利的标志,而且还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节选自【征文类】投稿
作品:《名木月桂底蕴深》 作者:李韶翊
02
摄影类投稿作品
PS:
申城有树 相伴千年——“古树印象”主题作品征集仍在进行中
除摄影、写作类主题征稿外
绘画类作品同步征集中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
继续投稿!
奖项设置及更多征稿信息:↓↓↓
(征稿 | 申城有树 相伴千年——“古树印象”主题作品征集启动!)
2022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同步征稿中
欢迎关注、参与投稿
第12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作品征集
2022年6月5日-10月10日
邮箱投稿
shuu2010@sina.com
微信投稿
关注大赛微信(syds2013)
直投(备注:“作品名+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18016270608(微信同号)
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六五环境日?第12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今日启动征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