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影像|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镜头下的“变绿”瞬间

2022-06-17 13:56:46
标签: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摄影 生态摄影 征稿 干旱日
华维光 摄

今天是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际主题是“携手抗旱 共同成长”,我国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化 共建命运共同体”。

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国家之一,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的退耕还林、防风固沙工程还是公众自发在网络上“云种树”,都显示出我们防治荒漠化的决心。

据报道称,“我国目前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积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和岩溶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那么,这一转变过程如何步步实现?一起看看摄影人镜头下的#防沙瞬间#。

华维光

十年间,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及强烈的责任感,我拍摄了近万张影像,持续关注科尔沁沙地从黄到绿巨大的变迁。

我镜头下的林草人,饱受春天肆虐的沙尘暴以及夏日高温、蚊虫叮咬、浑身扎满的草蒺藜之苦,早出晚归,风餐露宿,挖坑、抱苗、放苗、培土,一年四季不停歇。

枯燥、繁重的劳动下,每人每天平均要走两万多步。虽然困难重重,但没有阻挡治沙植树的脚步。他们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用汗水浇灌脚印实现荒漠变绿洲的根本性转变,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科尔沁沙地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的良性逆转的过程。

摄影的意义在于记录与传播,希望通过这些真实影像的展示,引起人们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思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唤起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人文关怀,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作为热爱公益事业的摄影志愿者,我有义务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作的巨大贡献。

也通过真实鲜活生动的影像资料,重温和见证科左后旗林草人不断拼搏,奋斗的治沙精神。

今后,我会继续用镜头持续关注和见证家乡治沙造林和生态环境、百姓致富的变化,为创建和谐、绿色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屈昶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南部边缘,水资源贫乏,风大沙多,气候干燥,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是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县之一。

当地政府全民动员,大力开展防沙治沙,“造、固、封”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昔日的戈壁荒漠披上了成片的“绿装”,挡住了“黄龙”入侵的脚步。项目的实施有效地阻拦了沙漠侵袭和土地沙化。对周边村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有极大的改善作用,同时,通过合理规划,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起到积极作用。

特别是近两年,当地群众还总结出了“以水攻沙、条条分割;以林固沙,块块占领;固身削顶,前拉后挡;麦障固沙,格内植树;乔灌草结合,多树种混交;丘上梭梭湾地柳,平地开沟栽乔木”等实践经验。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变。绿色向更加广阔的沙海延伸,有效控制了流沙危害。

防沙治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全县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新一轮防沙治沙伟大征程中,誓挡黄龙,实现绿富同兴。以建设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为重点,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谱写新篇章。

欢迎用镜头

记录身边人和事

传递温情 分享感动

也可以

参与年度生态摄影赛事

第12届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作品征集

2022年6月5日-10月10日

邮箱投稿

shuu2010@sina.com

微信投稿

关注大赛微信(syds2013)

直投(备注:“作品名+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18016270608(微信同号)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