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上海(一)

2022-04-14 15:31:03
标签: 抗疫 民生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上海 文化
汤啸天  |  摄

对上海市民来说,2022年的春天短暂又漫长——短到还未及观赏便已樱花漫天,长到数着日子盼解封。突袭的疫情,让7+12、蔬菜盲盒、抗原等名词被频繁提及,其背后是艰辛的抗疫之路。作为事实的见证者,许多摄影人在居家同时,参与到社区抗疫工作中,记录下身边的抗疫日常。一起来看看#疫情下的摄影人#

胡子捷森

《屏牢》刷屏背后

三月份,因为发送了疫情相关的短视频《屏牢》,我的视频号单条阅读量达到了395万,这是我从未想象到的。

当时上海的疫情还没那么严重,政府正在号召市民居家。作为上海人,我想通过影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所以就在晚饭后用三个小时剪辑、配音、制作了这条视频。这是我首次尝试用上海话配音,没想到的是,“屏牢”(上海话:意为忍住)一词一时间刷了屏。

视频发出后,先后被新民晚报、澎湃新闻、新华社等媒体转发报道。不少人也在评论区留言,表示支持、愿意居家。

能够在疫情这样的大事件中发挥一些作用,我想即便是多年后回过头来看,仍然会觉得幸运。但《屏牢》视频发出后,我并没有持续制作类似视频。作为疫情亲历者,我深知其中滋味,并不想靠它博取流量。

事实上,在浦西开始封控前,我骑着电瓶车,在上海绕了150公里,走遍了各大商圈和城市主干道。

<<空城记-地标>> 
<<空城记-高架桥>> 
<<空城记-路口>> 

我还记得,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我站在徐家汇和西藏北路的高架桥上往下看,那种空荡让我感受了一种深深的悲凉,那是我在上海生活、长大这些年都没见到的画面。

4月1号,浦西开始封控管理,我也开始每天居家、抢菜、做饭的日子。因为疫情来势汹汹,网络上也开始出现一些焦虑和负面的情绪。作为摄影师,我想,我还是应该回到本职工作上,所以我通过直播跟大家分享南极以及肯尼亚的拍摄故事,希望借此给向往远方的朋友一些慰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