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关注水土生态
2022-03-21 22:04:44
标签: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 摄影 世界水日
“春雨惊春清谷天”,雨露滋养万物,让人在感受勃勃生机的同时,感恩雨水之“润物细无声”。三月,除了节气更迭,还一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3月22日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关注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一直以各种循环形式与我们共存。雨水、冰雪、溪流、汪洋,还有地下水等等;看得见的它们用不同形态滋养大地,灌溉草木,维持生态平衡,还化成难得一见的奇景与我们相见:雾凇、雪原,都是水给我们的馈赠;别忘了还有“看不见的它们”,地下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也默默地支援着水土生态,润泽万物。
2022年是第30个“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血脉》作者:李伟
【节水:从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开始】
尽管节水惜水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污染的新闻依旧屡见不鲜。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创办人董长军多年前就在CC讲坛上讲到,宁厦固原,曾经这里打几十米深的水井,就可以有水引上来,现在要打到两百多米深的地下才能见到水;当地的农户每家都有储存雨水雪水溪水的水窑,在一位农户的水窑前,老人说“这水在沉淀后还是很难喝,喝了有时还会肚子痛,但在没有淡水时,不喝它喝什么呢?”
在严重缺水时,政府会派车拉着饮用水进村,当地后来也安装了自来水,可农户依然舍不得放弃水窑,因为送水车也有不及时的时候,自来水管在冬天会冻裂,这个水窑还是可以备用解急。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渴》作者:李德伟
不缺水的时候不觉得,只有在真正缺水的时候,才会惊觉,一滴水也是那么值得珍惜。为此,董长军曾在北京大学的一个讲座现场,躬身请求在座在听众,当我们洗澡涂沐浴露或洗发水时,请关一下水龙头。哪怕一次能节约半斤水,想想,一所大学的学生一天、一个月、一年能节约多少水,一个社区、一座城市呢?节约用水,并不是少喝水,少用水,而是在一些生活的细节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生态摄影人:我们能做什么?】
作为生态摄影人,能做什么呢?
历年人与环境生态摄影作品征集,除了风光类作品、生物生态类作品,也有不少关于水源或土地生态的作品投稿和入选。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渴望》作者:程序
为了表达生态摄影人对自然资源的关注,据悉2022年六五环境日启动的“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将把“水源生态”“土地生态”作为一个单独的征集主题,就是希望有更多摄影人能用手中的相机关注身边的水、土资源与环境生态,从水河湖泊到饮用水,从水土的物理属性到人文属性、工业属性,都可以发挥想象,发现、记录、展示、传播……尽到我们生态摄影人的点滴责任。
【人与环境摄影作品征集:从现在开始构思作品吧】
对于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关注,是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12年来始终如一的主张。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山溪雪莲》作者:司京陵
希望通过人与环境摄影大赛的作品征集和生态摄影作品的赋能与连接,引导更多的人们加入到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与行动中来,实实在在地关注身边的人、事与环境生态。
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历届入选作品《北印度洋莫克兰海沟的“藻华现象”组图之一》作者:张建松
世界水日|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关注水土生态
“春雨惊春清谷天”,雨露滋养万物,让人在感受勃勃生机的同时,感恩雨水之“润物细无声”。三月,除了节气更迭,还一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3月22日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关注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一直以各种循环形式与我们共存。雨水、冰雪、溪流、汪洋,还有地下水等等;看得见的它们用不同形态滋养大地,灌溉草木,维持生态平衡,还化成难得一见的奇景与我们相见:雾凇、雪原,都是水给我们的馈赠;别忘了还有“看不见的它们”,地下水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也默默地支援着水土生态,润泽万物。
2022年是第30个“世界水日”,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
【节水:从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开始】
尽管节水惜水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污染的新闻依旧屡见不鲜。人与环境影像传播平台创办人董长军多年前就在CC讲坛上讲到,宁厦固原,曾经这里打几十米深的水井,就可以有水引上来,现在要打到两百多米深的地下才能见到水;当地的农户每家都有储存雨水雪水溪水的水窑,在一位农户的水窑前,老人说“这水在沉淀后还是很难喝,喝了有时还会肚子痛,但在没有淡水时,不喝它喝什么呢?”
在严重缺水时,政府会派车拉着饮用水进村,当地后来也安装了自来水,可农户依然舍不得放弃水窑,因为送水车也有不及时的时候,自来水管在冬天会冻裂,这个水窑还是可以备用解急。
不缺水的时候不觉得,只有在真正缺水的时候,才会惊觉,一滴水也是那么值得珍惜。为此,董长军曾在北京大学的一个讲座现场,躬身请求在座在听众,当我们洗澡涂沐浴露或洗发水时,请关一下水龙头。哪怕一次能节约半斤水,想想,一所大学的学生一天、一个月、一年能节约多少水,一个社区、一座城市呢?节约用水,并不是少喝水,少用水,而是在一些生活的细节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生态摄影人:我们能做什么?】
作为生态摄影人,能做什么呢?
历年人与环境生态摄影作品征集,除了风光类作品、生物生态类作品,也有不少关于水源或土地生态的作品投稿和入选。
为了表达生态摄影人对自然资源的关注,据悉2022年六五环境日启动的“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将把“水源生态”“土地生态”作为一个单独的征集主题,就是希望有更多摄影人能用手中的相机关注身边的水、土资源与环境生态,从水河湖泊到饮用水,从水土的物理属性到人文属性、工业属性,都可以发挥想象,发现、记录、展示、传播……尽到我们生态摄影人的点滴责任。
【人与环境摄影作品征集:从现在开始构思作品吧】
对于自然生态与环境的关注,是人与环境摄影大赛(展)12年来始终如一的主张。
希望通过人与环境摄影大赛的作品征集和生态摄影作品的赋能与连接,引导更多的人们加入到对自然资源与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与行动中来,实实在在地关注身边的人、事与环境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