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神州-行走国境线之蓝色北部湾”第二站:走近钦州坭兴陶
标签:
旅游 |
分类: 赛事播报 |
此次”多彩神州——行走国境线暨人与环境摄影大赛采风”活动,特别安排了参观坭兴陶博物馆。
考证坭兴陶的历史,在清朝中叶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名称,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参观时,讲解员用手轻拍大型陶瓶,声若金属发出,铿锵有力,清脆回响,甚至大部分坭兴陶器皿,多为深色,如果不介绍,会让你恍若是青铜材质。
http://syds.org/d/file/saishizhuizong/2014-07-31/smallbdedc84f8a9852fa06065e1f31ecbbb9.jpg
广西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是一位背负着钦州坭兴传承重任的人,在他的工作室,接受同行的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饮誉中外,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以钦州特有的陶土,不用添加任何颜料,在烧制过程中当炉温上升至1200℃临界温度时,其胎体产生“窖变”现象,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产生如天兰、古铜、虎纹、天斑、墨绿等意想不到的色泽,尽显色彩变化之奥妙。是此,曾作为国礼赠送外宾,更是一些陶制品爱好者的首选。
http://syds.org/d/file/saishizhuizong/2014-07-31/smallf0262a45a34a20f66ad0281a55d853b6.jpg
许是出于材质和工艺考虑,很多陶品的造型多以方正、庄重为主,有的造型则揉和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还有镂空工艺。在博物馆,有一个一米多高的花瓶,是用时一个月制坯,再花近半年时间镂空雕刻,其中如偶有一刀不慎,则因无法修补推倒重来,其辛苦和用心可见一斑。
参观制陶车间,在这里,以批量出品的茶杯、盅、盘为主,尽管如此,每一道流程、工序仍是慢工出细活。拍摄过程中,师傅告诉我,像制作杯柄、刻划杯盖纹理这样的工序,要学习三、四个月才能上岗,更不要说其他创意性的工种了。
走近他们,才会发现,我们平日手中的一杯一盘,从“挑选好泥料→风化→按配方入球→压滤→真空练泥→陈腐→手工拉坯(压坯)→修坯、→雕刻→烧成→打磨→抛光(根据产品要求不同可不抛光)”,每一道工序,都浸着技师们的心血和汗水,也许是身处工业化的城市太久,难得一见这样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散发着泥土的创意和亲切,让我们由衷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地方特色的人文传承,在创新发展中,源远流长,香飘海内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