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梨子的境界

(2016-08-10 08:34:33)
标签:

一个梨子的境界

不执

贪名

贪利

孔老夫子

一个梨子的境界

不执

http://s7/mw690/002rgzG4zy73VTTUnum46&690

偶然间看到一个测试,是说摆在你面前有两个大小不同的梨,由你和另一个人各分一个,且你拥有优先选择权,你会如何抉择?

初看这个题,我不禁莞尔,这算多大点的事儿,居然也设计一个题!拿大拿小,自然视实际需要而定,都谈不上选择,更莫说为难了。当然,既是测试,虽然没有我想要的答案,还是退而求其次,选择小的吧。

最后看到测试的结果,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是说如果选择大,则是贪利,如果选择小,则是贪名。就事论事地说,我显然没有答案所说的动机,所以有点出乎意料,但我又深以为然,因为回首过往的很多选择,似乎不少都是在名利二字上纠结,尤其是在名上,让我感到非常为难。

当然,这里所说的名,是比平常意义上的名要宽泛一些的,把它定义为“他人的评价”,我认为是比较恰当的。譬如一个忙到底该不该帮,帮的话会让我为难,不帮的话他们将会怎么说我?譬如一个局到底该不该去,去的话会耽误我陪家人,不去的话他们将会怎么说我?譬如一批客到底该不该请,请的话浪费我钱,不请的话他们会怎么说我?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为人处世的境界,我认为孔夫子概括得是非常到位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当然,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并不必然和年龄成正比的,有些人十几岁就懂得几十岁人的道理,是为“少年老成”,而有些人几十岁还不懂十几岁人的道理,是为“为老不尊”。这是题外话了,回到我自身,我当然早就过了为一个梨子而纠结的年龄,然而我遇到的哪些为难,其实和一个梨子又有什么实质区别呢?为什么不能抛除杂念,选择听从内心,视实际情况而定呢?

于孔夫子而言,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在我看来,所谓随心所欲,就是听从内心,忠于自己;所谓不逾矩,就是遵从大道,不出格。境界又何待七十,只要把看到的难题都能举重若轻地看成一个梨子,随心所欲,遵从大道,自然迎刃而解,又有何纠结可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如果
后一篇:我说的不在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