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纪事】童心不可度

标签:
童心不可度仁兄荀子人性本恶神圣的处女地 |
分类: 【亲子纪事】 |
童心不可度
文 弋射宿
还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火火吃东西就喜欢叫爸爸妈妈一起吃,甚至连喝牛奶也不例外,让人忍俊不禁。后来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交流和教育,火火才总算明白哪些东西能分享,哪些东西不宜分享。时至今日,火火已能熟练地分辨哪些东西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而哪些又是可以叫别人来一起分享的了,让人备感温馨。
每每想到火火的这一点,另一个更令人捧腹的故事就会浮现我的脑海,让我会禁不住自顾自地狂笑起来。当然,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火火,而是另一个比他稍大些的孩子。
话说某仁兄去朋友家作客,而朋友正好有个急事在书房里忙活,留下仁兄独自在客厅枯坐。而就在这时,朋友家的孩子蹦蹦跳跳出来了,还抱来一个大苹果,偌大的客厅他都不站,偏偏杵在仁兄跟前,一边望着他一边啃着苹果。仁兄直觉得好笑,心想这孩子也忒有趣,吃个苹果也这么得瑟。为了打击一下这孩子的炫耀心,仁兄故作视而不见,全当这孩子是个隐形人,不作任何表示。
时间伴着指针的嘀嗒声在煎熬中蜗行,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终于,这孩子“投降”了,成了第一个开腔说话的人。不过他冒出的一句话,却让仁兄大跌眼镜——他居然是说:“叔叔,我把苹果削好了皮,请你吃!”看着小家伙昂着头一脸期待的表情,仁兄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而相比难堪,仁兄更多的是惭愧:自己竟然以成人龌龊之心,度了孩子天真之腹!
儒家曾有个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相比之前的大家,荀子持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对于荀子的这个观点,我曾经也是深以为然的,我认为人的欲望决定了人性本恶。然而有了火火之后,我渐渐发现,人确实有与生俱来的欲望,但这种生来的欲望仅仅是为了生存的本能,对他人没有丝毫的恶意。如果因为这种不带任何恶意的生存的本能而认为人性本恶,那我们无疑就是在否定人类本身。当然,这是一个扯得太远的话题。
这种而论,孩子的心本是一张白纸,天真无邪,无所谓善恶。纸上最初的印记,是我们成人给染上去的,然后便是孩子照着我们的轨迹一笔一划添上去的。换句话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孩子就是我们的一个缩影,或者说一个继续,我们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我们可以用我们的今天来揣度孩子的明天,但永远不能揣度孩子的今天,因为今天未被玷污,还是一片神圣的处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