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18《四个太阳》听后感
(2013-05-06 10:25: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实录与评课 |
文思敏捷,莹彩飞扬
——105班王文莹老师《四个太阳》听后感
今天有幸再次到一年级取经,王老师的课堂“文思敏捷,莹彩飞扬”,乃“王者之风”。
王老师呈现的是《四个太阳》的第一课时,分为“激趣导入、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书写生字”五个环节,整节课内容丰富而充实。
无独有偶,105班的学生同样学风超棒——其实早在给一年级进行朗诵排练时已经有所见闻了,能将刚入小学校门这样稚嫩的孩子顺利教育成有规矩、爱学习的孩子,一年级的老师们真不容易呀,大家辛苦了!此外, 105班的学生能说标准的普通话了,而且语感都特别好,好几个学生是“无师自通”地做到“有感情朗诵”了,稚嫩的童声读起书来非常动人,王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平日一定下了不少苦功。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在周老师的基础上再进行了细化——如“到处”的理解,王老师在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了图片,使之更为形象;同时也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到处”的意思。可以说,这节课不仅体现了一年级老师们的集体智慧,也透露着王老师的个人风格。这是可喜的。
下面谈谈我对几个小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教学设计】《四个太阳》是一首儿童诗,共分为四小节,按照“夏——秋——冬——春”的四季顺序写。王老师的设计是先讲“夏”、“冬”两小节。我觉得可以的,因为这两小节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都是讲小男孩画的太阳给人们解决的“气候”问题,在处理并列关系的四小节可以这样处理。但是待第二课时讲完以后,一定记得要给学生重新梳理诗歌的写作顺序,让学生们清楚作者写诗的顺序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对同学进行写活也能有一定的启发。
二、【关于生字教学】王老师生字教学挺扎实的,如在教学“园“时,王老师适时进行了形近字的对比组词辨认(如有屏幕上的出示效果更佳)。但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1.
2.
3.
三、【关于教学语言】
王老师的课堂语言是非常精炼的,环节的过渡也非常巧妙。如从课文教学转入生字书写指导的环节——“小男孩走了,他给我们带来了生字宝宝”。然而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自己和她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此共勉:上课的时候不知不觉说着说着,语速就变得很快。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教师提问与课堂知识的“消化”,也不利于老师的成长——说得快自然就不沉稳了,而且还容易出错。用沈老师的话说,这是老师成长的大忌呢。
王老师有着很好的教学基本功,尤其是朗诵。所以学生受之影响,语感也特别好。而我对王老师的朗读教学有着更高的期待,这一节课,王老师能找准朗读的训练点,也有进行朗读引导,但是指导还不够。如“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一句,王老师引导学生读出“清凉”感。但何谓清凉感?如何才能读出清凉感呢?怎样的读法才是老师期待的呢?——当然,这些工作可以在第二课时再进行补充,但这一节课其实也有很好的教学契机——有个男孩子“无师自通”地将这个句子读出非常好的效果,假如能逮住那个契机再加以点拨,那么朗读教学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了。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一些小感小悟,由于水平有限必会有偏颇、谬误之处,欢迎交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