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米勒的《晚钟》
http://s4/bmiddle/8534af37taf4e0bb0c603&690
米勒 像
http://s9/bmiddle/8534af37taf4d994195b8&690
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1814-1875)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巴比松画派代表画家。
米勒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省一个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曾在家务农种田,是地道的农民出身的画家。23岁时去巴黎跟德拉罗什学画,被师生们看不起,被称为“土气的山里人”。在巴黎期间,米勒贫困潦倒,生活难以为计。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米勒携全家迁往巴黎市郊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在此结识科罗、卢梭等画家,后形成巴比松画派。米勒在巴比松居住27年,日出下田耕作,下午在昏暗简陋的小屋中创作了他最著名的画作《牧羊女》、《拾穗者》、《支锄男人》以及《晚钟》。
米勒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土地和土地上生活、劳作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真切、割舍不断的情感。米勒自己说:“我生来是一个农民,到死也是一个农民。”“不管怎样,农民这一题材对我最为合适。”正是这种对土地和农民的感情,造就了这位风格独特的农民画家,让他的作品真实、生动,感人致深!
米勒笔下的农民,贫穷、疲惫,勤劳、朴实;他们所求所需甚少,对命运顺从,对辛劳困苦的一生没有卑微和怨恨,在简单的劳作中享用上帝和大自然的恩惠。米勒画作中的农民形象单纯、厚重,常常衣衫褴褛,肌肤黝黑,内心善良、淳朴,恭顺、虔诚。
《晚钟》创作于1858-1859年。夕阳西下。一对农民夫妻在旷野上劳作了一天,听到远处教堂传来的钟声,虔诚、恭顺地俯首祈祷。男人摘下帽子,女人双手合十,低头沉思,感谢上帝赐给他们的恩惠,这就是他们一天辛劳所得:身边手推车上的两小袋土豆。田野是那样空旷、萧瑟、孤寂,两位农民显得那么孤独、无助。勤劳、朴实的农民形象和凝重圣洁的宗教虔诚融合在一起,赋予这幅作品无穷深邃的意境。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怜悯,对他们劳动的赞颂、崇敬跃然于画布上。
米勒创作《晚钟》时,曾回忆起童年时期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每当晚钟响起,米勒全家总是放下手中的农活,一起虔诚祈祷。这种亲切、真实的经历,自然是这幅画作的根基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