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催化剂的探究性学习
(2015-01-05 22:36:49)
标签:
股票 |
分类: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关于催化剂的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进一步解释催化剂的概念。
2、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催化剂。
3、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
三、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基础回顾(1)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是什么?
2、探究性问题
探究一:引领学生分析并完成探究性问题一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二氧化锰没有分解出氧气。 |
|
实验三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
|
|
||||
|
||||
|
||||
实验四 |
|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
|
|
|||
|
|
|||
|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起的作用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四”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小结:
实验一 |
|
|
反应慢 过氧化氢-———水+氧气 |
实验二 |
|
|
|
实验三 |
|
|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
实验四 |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
|
(3)第一方面:比较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人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锰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化学性质没变)
探究二:
小丽同学又想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如何设计此探究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 |
|
|
|
实验二 |
|
|
|
|
实验三 |
|
|
|
|
|
|
|
||
实验四 |
|
|
|
|
实验五 |
|
|
|
解析: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给试管中的氯酸钾加热至熔化一段时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
木条复燃 |
产生氧气 |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
木条不复燃 |
没产生氧气 |
|
实验三 |
给试管中的氯酸钾加热至刚熔化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
刚熔化时木条不复燃 |
没有产生氧气 (或产生氧气太少) |
|
再将刚熔化的氯酸钾移开火焰,立即洒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
洒入二氧化锰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产生了氧气 |
||
实验四 |
加热3g二氧化锰和9g氯酸钾的混 |
二氧化锰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 |
|
实验五 |
将分离后的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加热 |
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分解 |
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
3、中考再现:
(2007年安徽)15.(9分)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实验编号 |
1 |
2 |
反应物 |
6%H2O2 |
6%H2O2 |
催化剂 |
19红砖粉 |
19 |
时 |
152s |
35 s |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分析:
本题是一道关于催化剂的实验探究题。氧气的收集方法有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但是由于题目要求的是“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而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并不能很清楚地看到生成氧气的速度,因此最好选用排水法。此处是最易失分的地方,同学们在解答时往往会认为两种方法均可以,不假思索地写上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从而导致答案错误。
根据题中的实验记录,在同等条件下,红砖粉的催化能力要远远小于二氧化锰。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催化剂不同,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快慢也不一样。
从催化剂的概念来看,需要证明该物质的三点:(1)能改变某一反应的速率;(2)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3)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保持不变。因此,要想进一步证明二氧化锰或红砖粉是催化剂,还需要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除催化剂的种类外,还有温度、浓度等,要想进一步证明某一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做一个对比实验,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条件,也就是说,在同样条件下,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
答案:【进行实验】锥形瓶
小结: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通过控制变量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
(控制变量,探究催化剂)
4、本节课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
5、问题研讨:小丽同学在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提出以下问题
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加入二氧化锰是否产生更多的氧气?
(2)只有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4)二氧化锰只能作催化剂?
学案《关于催化剂的探究性学习》
一、基础回顾
二、探究性问题
探究一: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不复燃 |
二氧化锰没有分解出氧气。 |
|
实验三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
|
|
||||
|
||||
|
||||
实验四 |
|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
|
|
|||
|
|
|||
|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起的作用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四”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探究二:小丽同学又想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如何设计此探究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
结论 |
总结 |
|||
实验一 |
。 |
|
|
|
实验二 |
|
|
|
|
实验三 |
|
|
|
|
|
|
|
||
实验四 |
|
|
|
|
实验五 |
|
|
|
三、中考再现:
(2007年安徽)15.(9分)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实验编号 |
1 |
2 |
反应物 |
6%H2O2 |
6%H2O2 |
催化剂 |
19红砖粉 |
19 |
时 |
152s |
35 s |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
四、问题研讨
(1)加入二氧化锰是否产生更多的氧气? (2)只有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3)二氧化锰只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4)二氧化锰只能作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