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

分类: 第5章燃料 |
2014年张掖市初中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2.尝试自我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体验知识的探究生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培养探究前对结论的猜想和方案的设计,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实验后的分析、交流、总结,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宽松、愉悦中学习,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激情;培养学生正确应用科学知识生活。
2.以2010年世博概念车——“叶子”,让学生从 “叶子”能够被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转换,建立“低碳生活”的意识,客观的认识二氧化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下地窑灯火”“进山洞火把”,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保护生命的本领,渗透教育关注孩子生命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合作交流、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师生协作互动、分组实验讨论、多媒体辅助
仪器准备:导管、集气瓶、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大烧杯、小喷雾器、镊子、软塑料瓶、石蕊染成紫色的小花数朵、酒精灯等。
药品:稀盐酸、醋酸、澄清石灰水、石蕊、蒸馏水、二氧化碳气体(12组)
教 学 过 程
激趣:向同学们推荐一款汽车,上海世博会新概念“叶子汽车”!播放叶子汽车功能介绍新闻短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师:空气中二氧化碳虽然含量少,但却对人类的生存却具有重要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近二氧化碳的探究之旅!
板书:§5.3
已有知识过渡:你们知道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么?(小组讨论并回答),并结合书本P135-137和P150内容,提出探究的问题方向。
探究一: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其“色、态、味”。
引入:降温加压下CO2存在三态变化,固体叫“干冰”,并对其用途简单学习。
探究二: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指导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思考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
项 |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测 |
在平衡杆的两个小塑料杯的其中一个中倒入二氧化碳 |
|
|
引入:摇动桌面上的“雪碧饮料”,缓慢拧开瓶塞,有气体冒出,说明碳酸性饮料中溶解二氧化碳,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探究三:在装满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加入1/2的水,振荡。
要求:观察饮料瓶的变化情况,思考说明什么?
http://s13/mw690/002rb2rJzy6OyWjR05e0c&690
请同学们按操作要领讨论的方法利用桌子上的条件完成好探究一活动(注意观察、分工协作并完成学案内容)
要求:从生活走向课堂,教师参与并指导。
活动:把二氧化碳倾倒进放有燃烧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
要求:观察倾倒方法和蜡烛熄灭现象及顺序,想到了什么?
投影:(小组发言人边发言边显示如下结果)
http://s7/mw690/002rb2rJzy6OyWmS0kue6&690
课堂知识延伸:(自我生存救护)学习科学知识本来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观看意大利“死狗洞”、下地窑时要做“灯火试验”。
师: 我们知道汽水也叫碳酸饮料,那为什么不叫二氧化碳饮料呢?二氧化碳溶解时,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呢?石蕊是一种什么物质呢?
探究四:CO2溶于水后的液体使石蕊变红色。
要求:在1.2.3号三支试管中分别取少许紫色石蕊试液,2号和3号中分别滴入稀盐酸和倒入矿泉水瓶中的液体,对比实验,得出矿泉水瓶中的液体是酸性,趁势发挥引导学生猜测:是什么物质使色素石蕊变红了?(小组讨论活动)
学生:展开小组汇报,瓶中存在的物质由学生争论得出:是水、二氧化碳、或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某种物质?并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所猜测的物质呢?(组内思考,提出办法)
对比实验:是什么物质让石蕊变了色?
请每组出一名同学,分别阐述采用对比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对探究紫色石蕊花遇到水、二氧化碳、潮湿石蕊花在二氧化碳中的方法与现象,大家注意分析,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师生参与共同共探究)
|
CO2与石蕊 |
水与石蕊 |
水和CO2遇石蕊 |
现象 |
|
|
|
解释 |
|
|
|
结论 |
|
||
探究方法 |
|
学生讨论活动:到底为什么?会不会也是一种什么酸啊!小组相互合作推荐组员积极回答。(小组代表发言,同时投影完成上表)
教师:到底为什么?会不会也是一种什么酸啊!请大家阅读教材P137页,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有同学愿意将自己的智慧与大家分享吗?
可见: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投影解释紫色石蕊花变成红色原因,说明:CO2
探究五:碳酸的不稳定性
师:再来一个魔术,将矿泉水瓶中已变色的红色液体倒入试管中加热,液体从红色又变成紫色,为什么?引导思考,同时指导阅读教材P137,学生自主寻找答案。
学生:因为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没有了碳酸,以石蕊花恢复成了本来的紫色。
投影:展示图形和化学方程式,说明碳酸不稳定,会分解。H2CO3= H2O + CO2↑
师: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我们如何鉴别它呢?
学生:联系小学自然课,大家知道些什么方法吗?(展开学生讨论)
探究六: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学生: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吹气,注意现象。分析得出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这是CO2的一条重要性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CO2
五、总结
⒈ CO2物理性质: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⑵干冰是CO2固体,能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⒉ CO2化学性质: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O2不能供呼吸。⑵能与水反应CO2
3.探究方法总结:⑴将看不见的转变可见;⑵对比探究
六、随堂练习(投影问题,小组讨论发言……,结束!)
七、作业:
P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