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小楷必临的6种经典帖本,篇篇铁画银钩、鸾飘凤泊
https://p0.ssl.qhimgs4.com/t01ddcabecd05511115.bmp
赵孟小楷《汲黯传》。这个字适合刚猛性格的人练习,字体总体是有些方,对,就是方。这个方显然是来自欧体,但是欧体顿挫感强,笔画搭建结实有力却少婉转细磨。赵孟的这个字却见笔画流畅,写得快,从而秀气一点点,飘逸一点点。从用笔力道上说,不愧隋唐时作品,但要说超过智永,虞世南,还真是不好说啊。
https://p0.ssl.qhimgs4.com/t01197c26f205ea1d6e.bmp
文征明《落花诗册》以“险瘦”姿态为人称道,从笔画看铁画银钩,字体平稳若斜,而且笔画之间的疏密度正好合适,让人欣赏起来即能平心静气,有力度有劲道,仿若供奉神尊。
https://p0.ssl.qhimgs4.com/t01c3b5a7548fe9d1eb.bmp
文征明最让人陶醉的作品,还得说是《琴赋》。74岁的老年文征明,想象这位老先生于书案之后,一笔一画写完这篇赋文,指挥若定的气势中,落笔自然稳健纯熟。《多宝塔》与《九成宫》的最强特点就是一点一画结构的谨严,注意这可不是小楷用笔的特色,但文征明将其融入小楷创作之中,算是一种新的审美情趣的创制。
https://p0.ssl.qhimgs4.com/t0150c2dd396daba172.bmp
《心经》乃溥儒刺血所书。刺血做墨,古人有这样显示庄严恭敬的,乃为血书。明代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因此有人用血写《道德经》以献,受到礼遇。这是一例。
溥儒之所以这么恭敬来写,是因为这次写经的目的。因严笑棠与他母亲海峡两岸相隔,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适逢他母亲70大寿,为了弥补自己多年与母亲隔海相望,也为全自己孝心,他选择"书经寿母"这种方式来为母亲祈福,所以就请了溥儒来写。溥儒深知此事庄重,他自己是恭亲王的孙子,熟谙礼法,并能同心相连,才写了这个小楷《心经》。严笑棠待书成,而三拜九叩,向溥儒行跪拜大礼致谢。话说,溥儒乃王府后人,三拜九叩,应该也受得起吧?
https://p0.ssl.qhimgs4.com/t01c8f03f7ad59f61fc.bmp
王献之的《洛神赋》这个小楷,用笔的味道,总是感觉和《灵飞经》有些弥合。笔画的圆润,尤其是捺画的沉重感,一笔可定江山的样子。融合飘逸,婉润静和,含而不露。这样的作品已至“仁”的境界。
https://p0.ssl.qhimgs4.com/t01b415e9982fa35b08.bmp
此帖乃姜夔所写,姜夔何人?《扬州慢》(淮左名都)了解一下就知道了。《王献之保母帖》的原作估计难找了,但姜夔在帖后的跋却精彩纷呈,不失为佳作上品。姜夔在《跋》中对王献之保母帖进行考证,算是一件善事。
当然,从姜夔题跋的帖子看,他的书法典雅非凡,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这不是小清新所追求的风格吗?虽然他书法格调如此,但从笔画的神韵看,有二王书法的神韵在其中。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他要做此题跋以为王献之保母帖正名了。自己偶像的帖子,怎能容其不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