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战胜小人?老祖宗教给我们这三句箴言,连曾国藩都佩服不已

(2018-10-30 09:52:34)


http://s6/mw690/002r1Tyxzy7oNxJt8zPd5&690

怎么战胜小人?老祖宗教给我们这三句箴言,连曾国藩都佩服不已

抚琴歌 


10.25日,小编为您拂去历史的尘埃,领略历史的恢弘。

躲避小人不是唯一办法,老祖宗留下这三种主动出击的办法,很实用!

有句话老话叫“小人难防”,它就是告诫我们“宁愿得罪君子,也不能得罪小人”,好似当我们遇到了小人就无计可施了!连圣人曾国藩也说,有9种人不能交往,他们分别是:

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曾国藩还说:“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在曾国藩看来“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所以多疑的人也是小人!如此看来,曾国藩对付小人的方法就只能是敬而远之了!但当曾国藩看了一本五代时期的奇书《荣枯鉴》后,深受触动,他评价此书说:“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实乃二千年不二之异书也。”



这本《荣枯鉴》究竟是何书呢?难道我们和小人相处的方法,就只能逃避,而不能主动出击吗?其实,我们在这本《荣枯鉴》中就可以找到答案!《荣枯鉴》是五代宰相冯道所写,冯道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出仕唐晋汉周四朝﹐辅佐过10位皇帝,曾给6位皇帝当过宰相,可谓是官场不倒翁!

冯道就是总结一生经历,写成了这本如何和小人相处的秘籍奇书。该书教大家如何识别小人,防范小人,甚至如何主动出击战胜小人,让大家明白了“

小人也是有迹可循,小人也是可以战胜

”的道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这本《荣枯鉴》教给大家三种主动出击小人,并战胜小人的办法,非常实用!老祖宗教给我们的这三句箴言,连曾国藩都佩服不已!

1、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

释义:

心里头有火儿也要憋着,假装畏惧,心里头满是仇恨也得恭敬,您要能这么办,坏心眼儿再多的人也得上当。逃避小人不是唯一的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勇敢的迎上去,但如何迎上去就是一门学问!冯道告诉我们:对小人再怨恨也要忍在心里,还要表示对他的恭敬,笑脸相迎,大大方方,客客气气。小人贪图虚荣,喜欢被人捧着,所以你用表象迷惑他们,哪怕他们上当受骗了也会不知道。切记不要和小人撕破脸,要外恭内忌,迷惑他们!


2、以奸治奸,奸灭自安。

释义:用坏人治坏人,坏人被整死了,整人的那位自己也知道了厉害,也就老实了。这招很高明,你可以利用一个小人去对方另一个小人,让他们狗咬狗,最后不管谁失败,都是好事!如何驱使一个小人去对付另一个坏人呢?这就要看你能否同时获取两个小人信任,并能成功挑拨离间了。这个时候,第一条秘诀“

佯惧实忍,外恭内忌,奸人亦惑也

”就要派上作用了,正是因为我们平时能把小人迷惑成功了,才能开展下一步的“

以奸治奸”!


3、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

释义:小人的弱点在于害怕比他们更狠的,你就比他们更恶毒,他们就服了!如果你所面对的只是一个小人,或者挑拨离间其他小人的时机不合适时,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亲自出马对方小人了。冯道教育我们,对待小人就要比小人更小人,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就是这个道理!万不得已,和小人发生了正面冲突,要学会主动出击,比小人更恨更恶。一旦小人被你镇住了,他就以后再也不敢惹你了。这就好比一条狗经常对你叫,一旦你狠狠收拾它一顿后,它再见你时,就会绕道而走!


以上就是五代宰相不倒翁冯道给我们分享的三条主动对付小人的方法,这也都是他实战后的理论总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值得我们行为实践!看完本文,大家估计知道了躲避小人不是唯一办法,还有老祖宗留下的这三种主动出击的办法!

喜欢请关注我哦!用心的讲述故事。

http://p8.qhimg.com/t01253883ccde7c63c4.jpg

 

人到中年,熟记曾国藩的三句箴言,戒掉“三多”,或许能大器晚成

果味儿糖 


年轻时志向远大,发奋创业;中年时事业有成,守住家业;老年时子孙满堂,安享晚年。

这种人生轨迹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于是圣人孔子才会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但成功总是属于少数人,根据“二八定律”,世界上只有20%会成功,其余的80%人大多是碌碌无为,平平凡凡过完一生,且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当我们人到中年,或者快奔30岁的时候,自己又是一事无成,我们是否应该多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在战略上面出了什么问题?中年人,站在成功人生的十字路口,更需要慎重选择,然后坚持有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或许我们经历了很多事,遇到了很多人,也付出了很多;但有时候,多不一定是好事,多有时候反而还会误事,就像成语“庸人自扰”、“杞人忧天”一样。

曾国藩用三句箴言告诫大家:人到中年,要戒掉“三多”,我们如果做到了,或许也能大器晚成。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http://s10/mw690/002r1Tyxzy7oNyaPC0Fc9&690

 

1、多思不若养志。释义:多思考还不如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

 

《论语》里面都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不能领会深意,就会让自己陷入困惑。而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钻研,就会精神疲倦,好似沙上建塔,终究是一无所得。由此可见,一味的空想多思是非常误事的,既成不了事,还会搞得自己身心疲惫。

曾国藩并没有教育大家去“思而学”,而是告诉大家要“少思而养志”,正所谓“淡泊以明志”是也。

多思实则是因为内心欲望的在膨胀,想要获取更多的名或利;唯有淡泊之心可以换来内心一片清净,并且将自己的志向看得更加清楚,然后坚定志向积极进取,正所谓“心志不乱者,大事可成也”!

多思是一种急躁,养志是一种平和,人到中年,要放弃急躁心理,拥抱平和心态,要懂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同时“天命又在人事之中”,所以努力是我们的一种常态,淡泊明志更是一种成功的好心态!我们只有戒掉这个“多思”的坏毛病,才能更加有的放矢,走得更远!

http://p4.qhimg.com/t018a6393d77484da18.jpg

 

2、多言不若守静。释义:多言论还不如守持宁静的内心。

有句老话叫“言多必失”,一个人不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话多。人到中年,要养成成熟稳重的性格,就要改掉“多言”的坏习惯。曾国藩在写给九弟曾国荃的家书中说:多言是和骄傲一样,被称为凶德,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这两个凶德招致失败的!所以,我们与其多说话,不如少说话,但一旦开口,又要掷地有声,说关键话,少数废话。

曾国藩说“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此话一定也不假,多言和多思一样,都是内心浮躁的表现。

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喜欢说什么、表现什么,这也正是他们心虚的表现。曾国藩认为:“多言不若守静”,因为“宁静以致远”,一个人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守静”和“养志”的效果都差不多,都是为了平和心态,头脑冷静,有的放矢,走得更远。鬼谷子先生有句非常经典名言——“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这就是中年人应该努力达到的思想境界。多思不如养志,志者有谋;多言不如守静,静者潜谋;最后才能在不争不费的过程中有所作为,大器晚成!

http://p0.qhimg.com/t0114fd5609e240f3ca.jpg

 

3、多才不若蓄德。

释义:让自己多才艺,还不如多修行品德。

许多年轻人认为:修得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不然,修得是要从年轻时开始的。

或许,我们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德薄。

《易经》里面说”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说:品德如大地般厚实则可以承载万物,可见年轻人要想成功首先要蓄德。

可能有人会说:身边也有德行不是很高,但是功成名就的年轻人。

但大家不要忘了《朱子家训》的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甚至曾国藩也说了一句意思和这差不多的话——”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古人的箴言都在告诫我们德行不够的人,早晚都会遭受大败。看人只看后半截,做人做事要笑到最后,所以厚德至关重要。

我们人到中年,如果还是一事无成,要多反思一下自己的德行如何,如果德薄,赶快”蓄德“。

古往今来,选拔人才的标准都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个人再又才能,没有高尚的品德,也不能驾驭好成功;反之,才能一般的人,品德好,勤能补拙,也能胜任,最后还让众人心服口服,直至大器晚成!

http://p1.qhimg.com/t01015596f994dc2d56.jpg

 

同时提醒大家:选择厚德并不是意味着要放弃才能,因为才能也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因素。曾国藩的意思是说:不要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去让自己变得多才多艺,而忽略了修德。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固然可以成事,但是没有对应的品德,再高的才能也终究会招致失败,正如曾国藩所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以上就是曾国藩告诫我们要戒掉的”三多“,非常启人心智!我们若戒掉这“三多”,才能有的放矢,走得更远,或许能大器晚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