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少女情最浓的一首词,写尽少女娇羞可爱,妙笔生花流传千古
李清照少女情最浓的一首词,写尽少女娇羞可爱,妙笔生花流传千古
紫宇读书
每个人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青葱岁月,在那段岁月里有一份情窦初开的美好记忆。那时的我们渴望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然而世事沧桑终难以尽如人愿,当初我们愿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那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但是最初的那份情窦初开的美好记忆将会永远留在我们心底。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诗词《点绛唇·蹴罢秋千》,看看她笔下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是否拨动了你的心弦,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身影。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此词通过写少女荡完秋千以后的情景,和客人忽至时羞赧的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少女刚刚荡完秋千,站起身来,懒洋洋地揉揉有些发麻的细嫩柔美的双手。这里词人没有正面写荡秋千时的动态画面,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的镜头。
“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说明玩的有点累了,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再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柔。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开篇这两句,全部在描写动作神态上,完全不写相貌,但是一个少女的情态已经跃然纸上,这和诗词中必重颜值的写作手法大不相同,构思奇巧。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旁边已经凋谢的差不多的花枝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少女刚刚荡完秋千,大概玩的时间有点久,微微的汗水,渗透了薄薄的罗衣。
“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指少女娇美可爱的神态恰如花枝上晶莹的露珠。整个上片以动写静,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少女荡完秋千后慵懒娇柔的神态。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还没有回房时,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少女感到很惊诧,慌张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急忙跑开,连头上的金钗掉到地上也顾不上去捡。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着地。“金钗溜”指快跑的时候金钗从头上掉下来。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他定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
“和羞走”指带着羞涩跑开。古人的走就是今天的跑,为什么跑的这么匆忙呢?因为在古代一个未出嫁的少女不方便见陌生男子。和羞走三字,写出了一个闺阁少女的形象,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带着羞涩跑回屋以后,倚靠着门回头看,为了掩饰自己,一边嗅着青梅。这是全词最精彩的一个动作。也是最妙的一部分。词人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恐惧慌张、含羞、好奇以及青春萌动,情窦初开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
这首词的最大亮点是以三个镜头写了一位青春期的少女形象,第一个是荡完秋千、起身慵整纤纤手;第二个是园中突然闯进一个少年,少女受惊狂奔;第三个是跑回屋后以嗅青梅遮掩自己的回眸眺望。
三个镜头都以少女为中心,组成了一个富有特色的动态画面,让人忍俊不禁又回味无穷。
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画出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堪称千古绝唱。
史上最酥的一首宋词,读完你才明白,为何男人都喜欢害羞的女人!
https://p0.ssl.qhimgs4.com/dmfd/78_78_/t0198202007e46ee41a.png 爱宠一家子
唐诗与宋词,一个像稳健的郎伯,将大唐之艳丽研磨为墨,以毛笔为足,近乎三百年的行走,才留下两行青秀;一个像翩翩的妆妾,将大宋之山水无米为炊,以情思为火,历经南北朝的煮沸,才熬出一阙羞涩。
相对于唐诗,宋词平添了一份闲情雅致,仿佛更贴近生活,更能引起共鸣。比如“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给人一种语言与情感上的双重享受,但读起来总觉得必须得摇头晃脑才好,否则入不了味。而“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则不在乎如何去读,它注重的是感情的宣泄,直白而又动人。
今天小解就为大家介绍一首宋词,其酥麻程度堪称历史最甚,它没有整齐规律的结构,甚至上下两阙都无法对应,却能于琐碎中泼洒出片片纯情!青春懵懂之际,一个羞涩的少女正向我们缓缓走来,来自于李清照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相信喜欢诗词的人都对这首不陌生,但小解还是忍不住想要用白话翻译一番!荡罢几轮秋千,起身慵懒地揉搓一下纤细的双手。回眸之下,瘦削的花枝上凝结着滴滴露珠,女子微微的体汗将罗衣打透。客人来了,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踏着袜子逃走,头上金钗也掉落下来。她羞涩地准备离开,却倚门回头偷看,假装在闻青梅之香。
为何说这首词酥呢?因为它将少女情窦初开时的娇羞姿态,展露无遗!
上片先写少女的可爱和迷人。因为手握秋千握得疼了,所以才揉搓双手,这说明她的手细嫩,而一个“慵”字则将少女的慵懒可爱展现出来;露浓花瘦,看似是写自然景色,实则是借瘦花而烘托少女之娇媚,“轻衣透”在描述客观现象的同时,为少女增添了一份性感!
下片主要表现少女的娇羞姿态。作者不写客人是谁、长什么模样、因何而来,而只说少女害羞地想要躲藏,这从侧面说明客人一定是一位翩翩少年也;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在于“却把青梅嗅”,少女害羞得不敢面人,而心里又痒,想要多看几眼少年,所以就借嗅青梅的行为来掩饰自己的偷看!
当然也有解读方式说嗅青梅不是为了偷看少年,而完全是率性而为:逃走时刚好路过青梅树,便就势闻了一下,这样子能够更加凸显少女之可爱。但小解更喜欢第一种解读,因为这可以和全词相对应,突出表现一个少女遇见心上人的娇羞样子,心里小鹿乱撞,感觉做什么都好像不自在似的。
不知大家读完之后作何感受,反正小解已然是爱上了这位少女!她的笨拙,她的懵懂,她的羞涩,都不由自主地惹人怜爱。有人说,一切感情中,初恋是最让人难以忘却的,而李清照笔下的这位女孩儿,不正是我们心心念念的那个她吗?
https://p0.ssl.qhimgs4.com/t01de3095cf145fb16f.jpg
李清照最经典的一首词,写尽了相思之苦 我们好像在哪儿见过
落寞听雨
李清照新婚不久丈夫赵明诚就离家外出,她的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可以看作是一首相思诉苦之词。这首词中写出了李清照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以及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李清照在词中展现了自己含蓄而不流于形式的婉约派词风,不愧为婉约派之首!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词文翻译:
荷叶凋零,花香陨尽,这冰冷似玉的竹席散发出阵阵秋寒。我轻轻的褪下罗裙外裳,独自一个人躺在兰舟上。仰头远望天上的云卷云舒,谁会给我千里寄锦书?恰是雁群排成“人”字南归时。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厢亭楼。
花儿,自顾自在地飘零,水儿,自顾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却牵动了起心中两处的忧愁。啊,这相思,这离愁最是无法排除,微蹙的眉间刚刚消失,就又有烦忧缠绕上了心头!
https://p0.ssl.qhimgs4.com/t0178179c2e1ca83b2d.jpg
词文鉴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荷叶凋零,花香陨尽,这冰冷似玉的竹席散发出阵阵秋寒。我轻轻的褪下罗裙外裳,独自一个人躺在兰舟上。李清照在这句词中写出了水中泛舟尽兴的场景。而一个“独”字则突出了心中的那种孤楚感,委婉含蓄地蕴含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在其中,这也是婉约派的风格所在。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仰头远望天上的云卷云舒,谁会给我千里寄锦书?恰是雁群排成“人”字南归时。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厢亭楼。此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将少女心中的那种落寞苦楚展现的一览无余。
https://p0.ssl.qhimgs4.com/t0155aab08e397d102e.jpg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儿,自顾自在地飘零,水儿,自顾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却牵动了起心中两处的忧愁。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内心的情绪恰似这落花流水,斩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间。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这相思,这离愁最是无法排除,微蹙的眉间刚刚消失,就又有烦忧缠绕上了心头!这三句与范仲淹《御街行》中的词句“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似曾相识,其生动传神地画摹了一个思念亲人至切的少女形象!这首词婉转而不流于形式,不愧为婉约派之首!
李清照晚年最经典的一首词,写的是思乡,却美得令人心碎!
历史小帅哥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北宋年间,金人入侵,李清照为了躲避战争被迫离开故乡南渡,没过多久,丈夫赵明诚先行离世,晚年的易安,自然寂寞孤独,因此会时常回忆过往。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经典杰作《清平乐》,到底如何的好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这首词是词人晚年的作品。词的上片,是往事的回忆。所回忆的,是词人年轻时,在冬天雪里玩梅花的情景:北方故乡的冬天。白雪覆着词人的庭院。年轻的词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白雪覆盖的梅花树下,瞧瞧这枝,摸换那支,似乎毎枝都是同样的美,同样的可爱,寻摸了半天也没有折下一枝来,身上已飘满了晶莹的雪花,有些雪花消融了,多像泪沾衣啊……正如词里所写的那样:“赢得满衣清泪”。
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令人心里觉得甜蜜的回忆。人到了晚年,总喜欢回忆往事,咀嚼往昔生活的甜美。但在这种咀嚼之后,常常会感到“岁月流逝”,“时不我与”。词的下片所衣现的,就是达样一种人生的感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松生华”是说那些甜美的岁月早已过去了,如今我不仅远离了故乡,在外漂泊,而且人已老了,两发已斑白了。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两句,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词人在写实,即是说:从眼前刮起的这阵大风估计,梅花恐怕会被刮落完了,因此我今年也怕不能再见梅花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在用象征的手法,慨叹自己的生命快完了,恐怕再也没有时间容自己回故乡看一眼梅花了。
尽管词的上片,充满了甜美的回忆,但笼罩着全词的, 仍是一种无限悲凉的感伤情绪。而浸润在这种伤感情绪之中的,便是词人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依恋。我们完全可以将它当着词人离开人世前的“绝笔”来读,从中我们可以想见词人就是带着这样一种对故乡的深沉的爱,对生活的无限留恋,离开这个世界的。读其词,想见其人,我们能不为之怆然而涕下吗?
为了表达这种深沉的感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年轻时年年冬天,每当白雪飘飞,梅花怒放的时候,词人总爱到雪地里去欣赏那傲雪的寒梅,总想把那芳洁的梅花摘下来,插上云鬓。可是这样令人惬意的恬静生活早已被金人的笳鼓击得扮碎,而今已是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只落得个飘零转徙、孤苦无依、两鬓萧萧。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呀!而就在这鲜明强烈的对比中,既突出了词人那无尽的思乡之苦与流落之悲,也增强了词章的艺术感染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