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黛玉两次葬花(考试专用)
(2021-06-24 14:33:42)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著导读 |
黛玉有两次葬花。
第一次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贾宝玉和众姐妹刚搬进大观园不久。宝玉黛玉共同葬花具体细节是:
三月中浣(古时官吏中旬的休沐日,泛指每月中旬),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后二人同把花掩埋。
考题1、宝玉黛玉同葬花,虽然他们对花的态度相同,但是他们对花的态度所反映出的内涵并不同,根据书中情节,你认为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同样是“花”,对于宝玉来说,花象征着那些美丽红颜,象征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于黛玉来说,花就是自己的写照。所以宝玉葬花可以理解为宝玉对于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的怜惜,对美好事物消逝的伤痛,而黛玉葬花则可以看做是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考题2(2020西城二模):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节选内容,根据要求,完成20题。(4分)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注】,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到:“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注】《会真记》: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又称《会真记》,元代王实甫据其改编为杂剧《西厢记》。
节选文字是如何表现宝黛之间的微妙情感的?请结合文段中的描写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环境描写:节选文字通过描绘落花流水等春景,烘托了宝黛共读画面的美好,暗示出两个人志趣相投的情感基础。
(2)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节选文字借刻画宝黛的言行举止,展现出宝黛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显示出宝黛从两小无猜到爱情萌发的情感变化。
考题3:《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自身遭遇的哀吟,又是林黛玉身世命运的“诗谶”。诗中以花自喻,哀婉凄恻,但我们细读,会发现诗中不仅有哀婉,还能品出其它感情,试结合原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葬花吟》不仅哀伤凄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托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达在幻想自由幸福无法得到时不甘低头、不愿受辱的孤傲不屈。
第二次是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我们常说的“黛玉葬花”主要指这一次。这次黛玉葬花背景有两个:一是黛玉昨日去看宝玉时吃了闭门羹,伤心不已;一是今天是芒种节,传统有祭饯花神的习俗。
黛玉葬花的细节是:
宝玉在园中不见黛玉,看到许多凤仙石榴落花满地,收拾了欲前往同黛玉葬桃花的去处(花冢),听见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原来是黛玉葬花,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出了《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考题一(2020昌平二模):《西郊落花歌》中作者观海棠花落,以此“探春”和“送春”,《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埋葬落花,一首《葬花吟》道出了多少悲愁。请结合原著描述“黛玉葬花”的情景,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阵风过,把树上的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地皆是。只见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绢袋,手内拿着花帚。她把落花扫了,装入袋里,细细地埋入园中一角的花冢。看着花冢,黛玉不禁呜咽起来,哭得好不伤感。她一面哭,一面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伤感原因:寄人篱下的命运。多愁善感的个性。前夜去宝玉处,晴雯不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她失望伤心。次日正遇上饯花之期,心中无尽的感伤难以排遣,于是寄情于花,借葬花以解绵绵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