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巴峡》《感旧》诗两首训练与解析
(2018-04-11 14:53:00)2017年北京卷高考题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本诗描绘的是巴峡风俗,而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的则是田园风光,其诗云:“
本诗写到了登高望远,王勃《滕王阁序》中也有登高望远的语句:“披绣闼,俯雕甍
本诗与辛弃疾《菩萨蛮》同为游记之作,辛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水。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C
16、B
17、意象:本诗选取浣女、鸡鸣、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而另两首诗歌选取的猿鸣、枫树林等意象多为自然景物。
抒情:本诗作者陶醉于山水之趣,宽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另两首诗歌都有沉郁惆怅凄凉之感,离家远去思乡之意。
18、(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3)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017年安徽省各地高考模拟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1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解答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要素,结合重要诗句进行具体的分析,“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等句看出,年轻时的诗人旅游豪迈洒脱的气质,具有一种温婉谦恭的男儿形象,此时的诗人身处年迈之时,内心一片苦闷情怀,充满着无限的惆怅与悲伤,“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一句,他人有着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但是时光却无奈,一味的催人老去,暮年时在秋风中白了头发,是一位垂暮老者,诗中饱含出这样的一种人生迟暮的悲苦凄凉情怀,也更加显示出诗人对友人逝去的无限怀念,突出内心的无限伤感,写出内心苦闷抑郁的寂寞情感.
答案:
14.AC(A项,“儒雅谦恭”有误;“揖三公”表现诗人早年远大的志向。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这是对当年抗金生活的回忆。)(A项3分,C项2分)
15.
附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