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一年级教材分析
以下为大家呈现的是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
第一项: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领域结构图
可爱的校园(数数)——由第一单元前移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1.1
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
比较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1.2
图形与几何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更名为认识图形
1.3
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
分类
1.4
综合与实践 (删除了)大家来锻炼
迎新年
调整为
数学好玩
第二项:各单元知识点分解
2.1
第一单元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分解
1.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基数、序数
生活中的数 2.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3.小猫钓鱼---(0的认识与书写)
4.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2课时:试一试10的认识
新增:5.快乐的午餐——分餐具中比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思想
6.动物乐园——认识“>”“<”和“=”,并会书写
可爱的校园(数数):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2课时)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
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
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快乐的午餐(分餐具比多少):
1.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2.学会用“配对”进行比较,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学会用“数数”进行比较,掌握比较谁多谁少的两种策略。
动物乐园(认识“>”、“<”、“=”):
1.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
会写法。
2.学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2.2 第二单元知识点分解
1、(动物乐园)过生日---(比大小与比多少)
比较
2、(高矮)下课啦---(比高矮、比长短)
3、(轻重)跷跷板---(比轻重)
过生日(比大小与比多少):
1.体验 “多”、“少”、“最大”、“最小”的含义。
2.学会比较的策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
下课啦(比高矮、比长短):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
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
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跷跷板(比轻重)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
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2.3 第三单元知识点分解
1.一共有多少---(加法的认识)2课时
2.还剩多少---(减法的认识)2课时
3.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
4.练习一
5.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背土豆---(7的加减法)
加减法(一) 7.跳绳---(8,9的加减法)
8.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9.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乘车---(解决连加、连减问题)2课时
11.练习二
12.做个加法表
13.做个减法表
一共有多少(加法的认识):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
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4.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
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5.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
的异同。
还剩多少(减法的认识):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
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可爱的小猫(得数是0的减法):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1.学会“6”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4.在数的组成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背土豆(7的加减法):
1.学会“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4.在数的组成的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可爱的企鹅(8和9的加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3.巩固“6~9”的加、减法。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4
第四单元知识点分解
一起来分类(2课时):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体验整理分类
的必要性 。
2.让学生懂得把图形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
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5 第五单元知识点分解
1.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位置与顺序 2.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3.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4.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
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
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2.6 第六单元知识点分解
认识图形
1、认识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
2、我说你做---(立体图形认识的练习)
认识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我说你做(立体图形认识的练习):
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做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立体图形的相
对位置与顺序;做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立体图形的模型把它摆出来。双方还要就做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2.7
第七单元知识点分解
1.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2课时
2、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不进(退)位加减法)
3、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加减法(二) 4、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5、有几只小鸟---(7加几等的进位加法)
练习三
6、做个加法表---(20以内的加法)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
1.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
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2.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
“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注意区分
“十进制”与“位置值”。
3.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不进(退)位加减法):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理解顺数做加法,倒数做减
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
相加或相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
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有几只小鸟(7加几等的进位加法):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8+?”的经验探索“7+?”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7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7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7加几等。
2.8
第八单元知识点分解
认识钟表(小明的一天):
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钟面上整时、半点的时刻。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点。
3.了解计时的书写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