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车轮底下的蜗牛。-读赫尔曼·黑塞《在轮下》有感

标签:
读后感赫尔曼·黑塞在轮下教育时代的牺牲者 |
分类: 读书笔记 |
时代车轮底下的蜗牛
-读赫尔曼·黑塞《在轮下》有感
http://s5/mw690/84f05f6cgx6BriNzRRib4&690
和所有作品一样,赫尔曼·黑塞的《在轮下》表达了一种隐秘却又让人心痛的情绪。小说以汉斯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与死亡。汉斯自幼聪明,勤奋好学,他在校长、老师、父亲和所有人的期待下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邦试进入了神学院。他功名心切,不善与人交流,一个人默默而又拼命的学习,身心受到了戕害。同学赫尔曼·海尔纳性格倔强,不在乎名利,同时他也拥有异人的天赋,在文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偏偏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海尔纳因为逃出学校被开除,汉斯因为身体原因退学。在回家之后,汉斯当了一位钳工。在一次聚会后,汉斯独自回家,最终躺在了深蓝的湖水中。时代车轮底下的蜗牛最终被摧残,结束生命。
汉斯的覆灭是具有典型性的。在那个时代,所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神学院学习。因为那儿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所有人以后的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并且所有孩子一心认为为国家付出一切,付出自己的努力是十分值得的。不仅仅只有一个汉斯是具有悲剧性的。无数在封建的、不开明的、变态的教育制度下的孩子都是具有悲剧性的。这虽然是控诉德国旧教育制度的小说,但是有许多相同的点在现在教育中仍存在,并且难以改变。
小说留下了一个悬念,海尔纳的去处和结局究竟是什么。海尔纳是一个反抗性的孩子,他的反抗正表明了他是时代的逆流者,他天资禀赋可他不为人理解,有着自己孤独与独特的体验。这种隐隐的人物命运在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中也出现过。
可以说,汉斯和海尔纳其实是一个人。有人说这两个人都是作者的缩影,一个是痛苦地顺应了时代,一个是艰难地反抗着时代。这部小说也被认为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但我不考虑是否人物原型是作者本身。暂且我把他们两个人认为是某一个人身体内不同的自己。(并且是一个少年身体的灵魂里)在青年时代,大多数人无可置疑地经历过学习,都在众目睽睽下希望学业有成,而一部分因为种种困难在一开始就滚在车轮下。而又一些拼命地向前奔跑,而又有一部分渐渐因为体力不支慢慢被车轮压轧。神学院的校长在汉斯成绩退步后对汉斯说过:“千万别松劲呀!要不然会掉到车轮下面去的。”汉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向门外走去。我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想汉斯此刻的情景:从前的佼佼者,为了争第一名的他在成绩无法挽回的退步下,他一定感到了近乎绝望的痛苦,已经没有力气再学习了。他为了学习已经得了神经衰弱症,他总是尽力遮掩自己的孤独与痛苦。当所有老师认为汉斯已经无药可救,已经堕落后,对他投之以鄙视无耐心的态度。“您还在傻笑吗?您真应该大哭一场啊!”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没有人在这些少年最迷茫时给予帮助,相反他们一再要求“您应该更加认真一点,追上来。”为了学习而忽视了那颗最敏感的心,隐隐地我感到了有时和汉斯一样经历着痛苦。
汉斯在神学院退学以后,在家里经历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他每天都去草丛中躺着,看云卷云舒,他总是想到儿时的时光:钓鱼,在鹰巷听故事,游泳……一切没有压力的日子。而是谁要求他放弃了钓鱼,要求他每天上拉丁文课、数学课和希腊文课。被剥夺的岁月用来学习,而疯狂拼命学习的结果却是心灵与身体的双重伤害。汉斯从一个本以为自己不与他人一样的天才少年变为一个普通的钳工,泯然众矣!汉斯最后在周日学徒的聚会后,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走回家,倒在草丛中无力爬起,最后“受到危险的汉斯却凉凉地、宁静地躺在黑黝黝的河水里,慢慢地沿着山谷顺流而下。他已经摆脱了恶心、羞愧和痛苦。寒冷的淡蓝色的秋夜俯视着他那在黑暗中漂流而去的瘦弱身体……”也没有人知道,他是怎样掉进水里去的。也许他迷了路,也许他想喝水,也许美丽的河水吸引了他……
我想,夜晚和淡淡的月光那样充满了和平与沉静的气氛迎着他望,他在河水中一定想到了儿时的快乐时光,在痛苦中微笑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