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栈桥】东脚印记(333)“风韵齐鲁魅力山东”(双飞)十一城全景大环游(六)海滨风景区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情感 |
分类: 大漠走天涯 |
【山东:青岛.栈桥】东脚印记(333)“风韵齐鲁
魅力山东”(双飞)十一城全景大环游(六)海滨风景区、标志性雕塑、标志性景观--栈桥、飞阁回澜、出海游...
2025年3月27日10:40时,我们来自内蒙乌兰察布、辽宁葫芦岛、宁夏、四川、湖南五省区21名兄弟姐妹组成“风韵齐鲁
魅力山东”十一城全景大环游”团队到达青岛海滨风景区的景点之一的栈桥,大家看到漫天飞舞的海鸥(红嘴鸥、水鸽子)与游客互相撒欢,和谐相处,欢叫着在人群中觅食,也赶忙掏出随身携带的食物逗喂拍照。尽兴后就跟随秦小香香乘海上游轮进行每人200元的自费项目:出海观光,围绕小青岛、胶州湾观看青岛、军.博、信号山等美颜丽景拍照留念。继后上岸游览“五四广场”、“奥帆中心”、“五月的风”等景区景点(我们已于2017年9月16日游过青岛了,此系故地重游)...
青岛栈桥是青岛海滨风景区的景点之一,是国.务院于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岛栈桥位于游人如织的青岛中山路南端,桥身从海岸探入如弯月般的青岛湾深处。桥身供游人参观并在此停靠旅游船,由此乘船可看海上青岛。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jun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青岛栈桥全长440米,宽8米,钢混结构。桥南端筑半圆形防波堤,堤内建有民族形式的两层八角楼,名"回澜阁",游人伫立阁旁,欣赏层层巨浪涌来,"飞阁回澜"被誉为"青岛十景"之一。桥北沿岸,辟为"栈桥公园",园内花木扶疏,青松碧草,并设有石椅供游人憩坐,观赏海天景色。
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bing
章.高元带四营官bing驻扎青岛,为便于bu队jun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
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1893年竣工,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
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
1931年9月,青岛市.政当局出25.8万元,由de国信利洋.行承包扩建,桥身加长到440米。将原桥的钢木结构部分改建为钢筋混凝土,34排桩通透结构,桥面铺以水泥,同时将桥面高度提高了0.5米。在栈桥北端沿海建了栈桥公园,种植树木花卉。桥南端增建了箭头型的防浪堤,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回澜阁。1933年4月,整个工程竣工。从此,栈桥成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
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
孔桥149.7米,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
角亭阁--"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
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中央有34
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
阁回澜"
。
主要景点:
回澜阁:回澜阁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的重要标志。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
1930年,在当时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的主张下,决定对已成为青
岛重要游览观光景点的栈桥进行全面改造。1931年9月开工,桥南端增
建半园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一座zhong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
亭阁,名"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
内为二层圆球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回旋登上二楼。
1933年4月,全部工程竣工。飞阁回澜"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
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ri本第二次zhan领青岛期间
luo往ri本,新zhong国成立后许多人到ri本寻找这块牌匾,都没有找
到。当前"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1936年,由市政.府会同
专家市民同评选的"青岛十景"中,以栈桥为主景的"飞阁回澜"成为其中的
第一景。1992年1月16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
中山路:同栈桥在一条南北直线上的这条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岛市一
条老商业街,有着100多年的历史。de国zhan领青岛后,为了在后海修建
深水码头,于1899年开辟了一条南北连接的道路,这便是中山路的雏
形。德县路以南是de国人居住区,命名为"斐迭里街",德县路以北是zhong国人居住区,称为大马路,1922年,两条路合并在一起,命名
为山东路。1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全
长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场,同时它还是国.家确定的全
国100个文明示范点之一。目前中山路也是老市区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这样看来,栈桥成了大海与街市的过渡。它将大海和陆地紧密地连接在
一起。中山路上那座最高的建筑是"百盛商厦",1998年9月开业。它是
国.务院的批准首批全国18家合资零售企业之一,由青岛第一百货公司
与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合资兴建,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地下5
层,地上49层,建筑积12万平方米,商场面积5万平方米。在当时被称
为齐鲁商业第一楼。
小青岛: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
北侧的青岛湾内,美景天成。小岛原名就叫青岛,这个小岛因为常年林
木葱郁,对面有黄岛,彼黄此青而得名青岛,青岛市1929年建置,当时
也是由这个小岛得名而来。其距离海岸720米,海拔仅为17.2米,面积
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灵山卫志》载:"小
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该岛形如古琴,水如弦,风吹
波音铮铮如琴声,故又被人们称为"琴岛"。每逢夏季,海风吹拂,树木
葱郁,有"琴岗翠滴"的美誉。岛上的"琴女"雕塑,也是青岛的象征之
一。de国占领青岛时,将小青岛命名为"阿克那岛",1914年ri本取代
de国占领青岛后,将该岛改为"加藤岛"。青岛回归后,胶澳督办公署将
其命名为小青岛,并于20世纪30年代初开辟为"小青岛公园",设有茶
厅、花圃、石凳、石椅、辟建了道路,修筑了游艇码头,游人可乘船前
往。ri本二次侵.占青岛后,成为日.军驻地,此后一直被作为jun用。
1942年修筑长377米、宽8米的堤坝与陆地相连,成为陆连岛。小青岛
最高处有一座白色灯塔,它于1900年由德.国人建造,是青岛市重点保
护文物,高15.5米,呈八角形,塔内装有水晶棱镜镶成的反射镜,并以
牛眼形旋转式闪光灯发光,1997年更换为西.班牙制造的航标灯,原灯送
到秦皇岛航标博物馆收藏。这座灯塔海上射程15海里,是海上过往船只
进出胶州湾的重要航标。它与栈桥一起,被视为青岛市的主要标志。有
"茫茫海湾有红灯,时明时灭自从容,翠岛白塔沐夜色,琴屿飘灯传美
名。"之说。
撰于绵:2025.04.14
修改:2025.04.16 山江虹悦.临江楼 兰馨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