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风水二字中的“风”,分别论述了风的性质特征,以及风对人居气场的影响作用,今篇则讲讲风水二字中的“水”。
水的形态与特征
一、水的两种形态。
水是构成我们自然世界的主要物质之一,不论是地壳的水含量,或是动物身体的水含量,都已经或超过了百分七十的比例。世间有生命的万物,无水则生命无存,所以讲水是生命之源,其词毫不为过。
在自然界中,我们通常把雨水或泉源,以及其构成的溪流、江河、海洋等统称为水。
在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一下八卦中对“水”的分辨:在八卦中,古人将水论为坎卦坎象,通指流动的云层、雨水、泉源、溪涧、江河等,其主要特征是相对的流动形态。而把低陷地带汇聚起来的水,则称之为“泽”,又把泽论为兑象,如池塘、水库、沼泽地、湖泊、海洋等,其主要特征是相对的静蓄形态。一句话,古人在八卦所论象中:把流动的水称为水,把相对静蓄的水称为泽。
但在风水的形峦运用中,我们把“水”与“泽”统称为水,只是分别叫作流水或静水,这正是水的两种形态。
动水亦流水,在风水学中指泉眼、水源、沟涧、溪流、小河、大江等。流水者,其奔腾于河床或沟谷之内,其水之气场形态随和。如果河床如绳索龙蛇,其水流气场之形态亦如绳索龙蛇,为灵动之象;如果河床之形僵硬直通,其水流气场之形态亦僵硬直通,为僵尸之象;河床具万象,则流水气场之形态亦具万象。
静水亦蓄水,在风水学中指水池、围塘、水库、泽沼、湖泊、海洋等。蓄水者,其聚蓄于凹陷谷盘之内,其水之气场形态亦随和。如果凹谷边沿呈圆盘,则水之气场如圆盘;如果凹谷边沿如尖角,则水之气场形态如尖角;凹谷边沿具万象,则蓄水气场之形态亦具万象。
水形随和,附山地之形而紧随之,故有“上善若水”之词。
二、水的两种特征。
1,水的凝聚性。不论流水或静水,以及天上凝聚的云团,其最大的本质特征是凝和在一起,聚少成多。若水散为气,则气飘荡于四野,若随风而散则不能称为水。
故水的最大特征是凝聚性,与风四散吹拂的特征完全相反。
2,水的趋下性。水往低处流,这是流水的又一主要特征。凡自然界中,水都是从高海拔地区流向低海地区,或进平原,终入大海。
另外,凡有流水经过之地,地壳在水流的冲击冼刷之下,逐渐造成地壳下陷,而形成一条条的沟谷与河床,这正是水的趋下性动能所形成的结果。单小的流水虽柔,然聚柔则强,率众则为师,有破土之功。水滴虽弱,但在经年累月之下,其力穿石,正因其有趋下之动能也。
水流的趋下性,与风的趋上性特征亦完全相反。
界水止气的原理
一、什么是界水?
上面用大篇幅介绍了水的形态与特征,我们则知道了流水的趋下性。正因为流水的趋下性,在大地上划出了一条条的河道与沟谷,使大地有了水陆之分,让陆地之间有了边界,故江河沟流又叫“界水”。
界水者,以水来划分地域之自然边界也,犹如古人用楚河汉界之名喻之,此乃水之下切而成为界线矣!
二、界水止气的原理。
从古至今,人们都是把居住点建在陆地表面上,不论阴宅或阳宅(特殊风俗或条件的除外),都建在土地的上面,我们把这种山脉、坡岗、平地等位置统称为山地。
世间万物皆由“气”构成,那么山脉、坡岗、平地等山地形象,同样也是由气构成,而且其体表履盖着一层茵茵蕴蕴之气流,这种气流能让植物生长而滋养动物生命,又能承载居所而养育人类生命。
山地表层之气流相对稳定,但其同样也在缓慢的运行着,因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山地气流与水的特征相同,都是从高海拔往低海拔运行,都是从高山往坦夷之处运行。当地表的气流走到低处遇了到河流沟涧时,则山地表层之气受到了水流气场的阻隔而无法继续前进;因水流下切的作用力,使山地表面被下切而断,就阻断了山地气流的继续行进,这就是界水止气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蓝色箭头代表水流之气,白色箭头代表两侧山地体表的气流,当山地体表之气遇到沟河时,则遭受到水流下切的阻隔,地表受切而断,两侧山地之气则不再前行而止足于岸,名曰“气遇水则止”。
止气者,阻止地表生养之气外流矣!
故古人逐水而居,一是水为生命之源,滋养着万物与人类;二是水能止住山地之气,使建在其上的人居气场不易泄散,而使人类更能茁壮成长、勃勃发展。
结合前面的两篇博文,我们就能明白,古人“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科学原理。
2025.10.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