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案例二:到底帮还是不帮?

(2012-03-30 09:29:28)
标签:

北京

底帮

小聪明

保险诈骗

证据确凿

杂谈

分类: 风中故事

案例二:到底帮还是不帮?

----田梦
 
坐在我面前的这位老先生,六十开外。前几个月见时,还是一头黑发,如今却是白花花一片。只是当初的急切憔悴,在时光反复的打磨下,形成了更加精致和准确的印记。
 
作为父母,谁都是费尽心思的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尤其是中国人。自从有了孩子,好像就看不到自己,把自己的一辈子的希望和寄托都给了孩子。可是说到底,是真的希望老了从孩子身上得到什么吗,我看也不见得吧,但是就从未脱离过操心和担忧的困扰。
 
可是如果你的操心有了好的结果,也不失一种欣慰,但如果结果像这位老先生一样,你改如何做呢,帮还是不帮?
 
老先生一直在讲述自己的目前的处境,不知如何是好?虽然自己的孩子近四十了,也还是自己的孩子呀。犯了事不能不管吧。
宋先生的孩子去年6月份就因为诈骗案被关进了看守所,目前一直没有进展。为此作为父母,尤其是还有点社会关系的父母到处托人,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早点放出来。如今快一年了,钱是花了不少,为此两老把养老金和房子都卖了,专门住在北京托关系。只是跑断了腿,在多少还讲法制,又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自然是没有用的。宋先生还一直感叹,这是在北京若是在自己的家乡,就凭自己的关系早就办妥了,北京关系不熟,所以不好办。
 
听到这里,我诧异了。怎么中国的父母都喜欢自己成为李刚呢?
在早些年,宋先生的儿子就因为保险诈骗被抓过,因为是在当地,宋先生还曾无不骄傲的说,那时也是自己凭着关系一下子就解决了。我倒是在想了,如果那次,宋先生没有插手,让自己的儿子接受了教训反思了自己的错误,还会有今天的局面吗?
 
问题就是在于,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孩子,凭着一点小聪明,总以为自己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智慧,不用辛苦,利用法律的漏洞或者投机取巧就能获得财富。何况又有关系在后台撑腰,更好办,若真是出事,还有家人顶着。所以接受不了教训,一而再,再而三的铤而走险。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故事,而且大多都是在有些权势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形成的问题如下:
一、心理落差:在自己的家乡,不论是家里还是家外,都有人照应,生成了骄傲的心。一旦出来到更广阔的环境,特别是北京,不是说北京最不差的就是官位吗。没有了以前的优势,加上事业上再有失利,就形成了对社会强烈的不满愤恨的心。
二、性格缺失:在优越的环境长大的人,习惯凡事总有人帮忙,可能即使年纪很大了,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性格更是偏激。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不顺的事情,全然归咎于他人。
三、责任心弱:获得多了,付出就不会了。无论是对家庭还是社会,看不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只想获取。而一旦获取不到,只能用投机取巧的小聪明了。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调整,孩子踏上社会后问题就会越来越大。这让我想到跟孩子讲过一个小故事。
故事书上说有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极为宠爱,从不说孩子。小孩上学,拿回来同学的玩具,母亲不说;从邻居家偷回来衣物,也不批评;后来长大后,偷越来越贵重的东西时,被抓起来,法官判为死刑。在刑场上,他把自己的母亲叫过来,咬掉了母亲的耳朵,狠狠地说道,“当初我偷第一件东西时,你骂我就不会有今天了。”
 
可是,作为父母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还在纵容自己孩子的错误,还以为用自己的权利就能帮解决问题。如此种种,作为父母呀,我们有时到底是在帮孩子,还是在害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