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2020-12-07 21:50:53)
标签:

教育

情感

图片

文化

历史

分类: 企业文化

难忘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隋福义

难忘的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难忘的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我们的母校

 

乳山市()第九中学,坐落在龙目山角下,东邻东诸往,西靠西诸往,南望沟西村,东面是条小河由北向南顺流而下流入诸往河。地势西高东低,西面是坡地,东面是平地,我们的学校就建在这里。

     196010月,诸往新建一所初级中学,即乳山九中。从建校到2015年撤校合并,历经两个世纪五十五年。1960年,是个灾荒年,这年只招了四个初中班,共一百七十六名学生,1961年署假期间,又招了两个初中班,当时由于灾荒的缘故,在烟台读初中的乳山籍学生有一部分插入乳山九中三年级,又从乳山四中调入初三学生进入乳山九中,组成两个初三班级。1962年至1963年,由于历史原因,提出了整顿、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两年没有招生,并把原来四个班的家住西北部的学生,分岀一个班到李格庄分校。1964年又开始招收初中学生。

 

1968年,乳山九中成立了高中部,又继续招收初、高中学生,从这时开始乳山九中就成为一所完全中学,从1970年开始,学校只招收高中部的学生,不再招收初中学生。我们七六级畜牧班的同学,从1968年设立高中部招收的第一批新生到我们一九七六级畜牧班,应该是九级二班。这就是我们的母校,我们同学都不要忘记。

难忘的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难忘的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高中时光

 

    19768月,我经过考试和推荐,被乳山县诸往五七学校录取上了高中。那个年代考试只是一方面,重点是推荐入学。五类分子:地、富、反、坏、右的子女不能上学,政治表现不好的不能入学,上学要经过贫管校负责人的同意才行。当时,我们村共有八名学生被批准上高中。他们:许良波、隋福义、许振忠、隋正清、许中良、隋常美、肖月华、隋风娟。那时,学校实行的是开门办学,走毛主席五七指示的道路,用五七指示的思想来指导教育革命。乳山九中更名为乳山县诸往五七学校。

    开学的那天,我们同村的八名同学带上入学通知书,背上书包和行李到诸往五七学校报到。当我们步入校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醒目耀眼大牌子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下面写的是入校新生分班情况,新生共分五个班,设立五个专业。设立农机、林果、土木、机电、畜牧。同学们都在查看自己的专业和班级,我们村的隋福义、许中良、肖月华分在七六畜牧班学习,当天下午,同学们都到所在班教室点名报到。

    五七学校领导班组成人员是:乳山县诸往五七学校党支部书记于景松,校长兼教导处主任宫舒华。后称教革处,教革处有于干事、王干事二人协助校长工作。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负责人刘主任,负责后勤工作的有辛庄头老袁和另二位同志及饮事员等。到1977年下半年,学校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于景松,教革处主任于开平,老校长宫舒华离休。各科教研组情况如下:语文组由李于天波负责,数学组由程玉杰王洪仁负责,物理组由王桂武周培进负责,化学组由倪喜龙王守波负责,政治組由刘向志负责,外语组是肖长庚负责,文体组是林治英宋维竹负责。从1977年上半年之前,物理、化学、外语组,基本上是虚设,没课教靠边站。

    我们班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李荣,副班主任是专业授课老师王言。班委会的组成人员是:班长于,学习委员隋自清,语文代表王振叶,数学代表王风旭,体育委员李成德,文艺委员李春欣,卫生委员兼生活委员史永玲,劳动委员隋福兴,畜牧药品管理员郭忠凤。

畜牧班的同学来自诸往公社六联中的学生,分别:诸往、绕涧、马陵、大龙口、许家、流水头等联中


 

九级二班同学

 

九级二班有六十名同学。他们分别:

芝、于强芝、于美花、于开轩、于年庆、于桂芝、于秀芬、史永玲、杜敏玲、姜树轩、王振叶、王素娥、王兆华、王修言、王玉娥、王风旭、王美玲、王 强、王正松、陈月芬、陈国见、李成德、傅维红、唐文花、唐晋英、郑友平、许安玲、许国玲、许中良、许进京、徐新英、刘淑芝、刘培娟、刘玉欣、刘连卿、刘永良、刘忠堂、高文军、刘素凤、刘全翠、刘献娥、隋新山、隋福义、隋福旭、隋自清、隋自福、隋福兴、隋国卿、隋玉兰、张永芬、孙德友、丁玉胜、丁新强、栾玉芹、宋绍华、郭中凤、郑翠玲、肖月华、李培重、李春欣、李月芝、李淑英。

新生入学后,学校规定:十里以上离家远的学生,全部住宿,其余全部走读。那时学生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吃的是地瓜干泡菜汤,睡的是板铺通床。在校所学课目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语文、数学、政治、体育、文艺,还有劳动课。机电、畜牧班在校上课学习,农技、林果、土木三个班是走岀校园,实行开门办学,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农技班在西诸往村,河南面设有农业技术教学基地。林果、土木班在姚家埠村东山沟里安营扎寨,办起了所谓的东山分校。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讲课学习,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教学条件异常艰苦。畜牧班的学生在教室上课,所学专业知识是学校自编的乡土教材,老师用心讲,学生专心学,把所学的知识再用到社会的实践中去。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外参观学习实践,先后到公社畜牧兽医站、农村畜牧场和农民养殖户中学习,传授相关养殖知识,包括给牲畜防病治病,打防疫针等,受到了农民养殖户的普遍支持和好评。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农民养殖户。让他们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大养其猪,多积肥,多打粮,为农业生产服务。学校还办起了养猪场,日常的饲养管理都由同学负责。除了学习专业课外,还学习语文、数学、政治等文化课。

那个年代,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盛行,“宁愿要社会主义的草,不愿要资本主义的苗”,根本就不重视知识,不尊重人才。很多优秀教师被视为臭老九,靠边站。老师无课可讲,学生无书可学。年年搞运动,天天在劳动。荒废了学业,误了人才前程。

1976年,是个多灾多难的一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相继去世,特别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的逝世,全国人民都无比悲痛。我们班全体同学同全国人民一样,参加了在诸往公社礼堂为毛主席举行的追大会。当时,同学们心十分沉重,对社会是否稳定,表示种种忧虑,担心学校能否办好,教育体制能否改革,渴望多学点知识,服务于社会。就在我们期盼知识的曙光的时候,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粉碎了,中国人民经过了十年磨难和斗争,终于迎来了教育的春天。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国家又开始重视教育,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学校经过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招生制度,恢复了文化考试招生制度。1977年学校果断地取消了诸往五七学校的名称,恢复原校名:乳山县第九中学。我们所在的七六畜牧班更名为九级二班。

学校步入正轨,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以恢复1977年下学期,学校进入正常的教学,各任课老师作了调整,专业课不再学,改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英语八门课。各任课老师也做了相应调整。语文课是于天波老师,数学课是王洪仁老师,物理是周培进老师,化学是王守波老师,政治是刘向志老师,史地是于德礼老师,英语是肖长庚老师。同时我们班委也作了调整,班长是丁玉胜同学,学习委员隋自清同学,语文代表王振叶同学,数学代表王风旭同学,物理代表王强同学,化学代表丁新強同学

因为我们是毕业班,要参加高考。学校要求学生1977年要把高中课程全部学完,以全新姿态迎接文革后第一次高考。但是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差,也只能一略而过,囫囵呑枣。1978年上半年,学校为了迎接高考,把全校五个毕业班作了分班调整,设文科班、理科班、中专班,我分在文科班。尽管同学们进行了刻苦的学习和努力,1978参加高考,多数同学成了落榜生,考上大学中专的很少。1978年考上大学的九级二班同学只有两人,他们是隋自清、王风旭两位同学1979年考上大学的有许进京一位同学。多数同学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

九级二班的同学1976年至1978年在一起学习时间是短暂的,19786高中毕业20205同学聚会是整整四十二

四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虽然,我们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可以说,激情岁月永难忘, 同学友谊记心上。这就印证那句老话:努力学习为四化,同学前途美如画。

难忘的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难忘的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同学聚会

我们是来自乳山九中学校九级二班的全体同学,19786月毕业,四十二年后的今天(202052日)在乳山宾馆首次相聚。

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相聚在乳山宾馆迎宾,同学们欢聚一堂,畅所欲言,欢歌笑语,歌声不断,共述友谊。畅谈毕业后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畅谈伟大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

中午,参加聚会的同学围坐在一张旋转的大圆桌中共进午餐。席间,同学们相敬如宾,为了同学们的友谊干杯。男同学在互相敬酒中祝福,女同学在席间放声歌唱,叙说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情感,话当年同学们的勤奋努力与历练耕耘,赞美同学中的英雄豪杰,智者能人。歌唱党的英明领导,歌唱祖国繁荣富强,歌唱人民幸福安康,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聚会在难忘今宵歌声中结束。

    参加此次同学聚会的共有29名同学,他们是:隋自清、王振叶、张永芬、王兆华、肖月华、李淑英、宋绍华、徐新英、唐文花、郑翠玲、于美花、王修言、王玉娥、刘玉欣、刘淑芝、隋福义、李成德、许国玲、杜敏玲、史永玲、陈月芬、刘中堂、刘永良、于开轩、于年庆、高文军、孙德友、王强、许进京。多年未见,许多同学都变了模样,有的都认不出来了, 一个个激动的相互拥抱,互相问候追问,紧握着手久久不肯松开,有的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同学相聚,回忆过去。回忆在学校期间那些点点滴滴的经历,回忆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上的风云变幻、叱诧风云、担当与作为。

    同学相聚,合影留念。制作了纪念册,建立了同学群,为今后联络感情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同学的感情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显得更加精彩。这次同学相聚,不仅增进了解,而且加深了友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永生难忘。

    同学相聚,怀念过去。这次聚会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一半,在此,我们更加想念那些没有参加聚会的同学,更加怀念已过世的同学。他们是:傅维红、刘连卿、刘素凤、隋福旭、李培重、陈国见、隋新山。愿他们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聚会结束,依依惜别。这次聚会结束时,同学们相互握手道别,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继续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去开拓,去开创幸福美好的未来。

当我们离开宾馆时,老天爷为我们的惜别撒下了柔情的泪水。这天下午,我们分别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雨水、泪水交织在一起,相聚的同学冒雨离开了宾馆,真是淋淋不湿(恋恋不舍),我们全身都被雨水湿透了,雨水洒在我们脸庞顺流直下,真是泪流满面,情愫绵延。这是激动的泪水,这是幸福的泪花。他浇灌了每个人的心田,使我们的友谊之花,盛开不败。正是:东风化春雨,同学情意浓。 春光明媚花盛开,同学聚会八方来。久别重逢话友谊,欢歌笑语不分开。

此时此刻,心潮澎湃,千言万语,难表心中全部感情。我们九级二班的全体同学,都要铭记这段历史,留住记忆,拥抱友谊。1976年至2020年,整整四十二年,值得我们去追书,值得我们去思考,值得我们去回味,更值得我们去珍惜。

在校学习两年间,从1976年入学到1978年高考毕业,再到今年同学聚会。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校时,努力学习为四化;毕业时,同学前程美如画。 我们班的同学,上学读书,正是十年文革时期,学点文化知识不容易,在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大学的了了无几,多数同学毕业回乡务农,在广阔天地里,勤奋劳作,砥砺前行。但是,我们还是幸运的一代,踏上社会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祖国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岀了较大贡献。毫无疑问,我们同学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我们应该感到非常自豪。

难忘的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同学合影

    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四十二年过去了,我们当年的英俊少年,花季少女,现正步入老年,到了退休的年纪,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但是,我们人老心不老,渴望青春永驻,渴望健康长寿。愿老同学珍惜生命,珍惜友谊。最后,祝愿各位老同学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平安吉祥。友情难忘,永远难忘的九级二班。202010月写于威海

 难忘的乳山第九中学九级二班

作者: 隋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