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心理学的经典实验

(2011-08-17 14:39:54)
标签:

杂谈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这个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员工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这一系列实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1.照明实验:

工人分为两个小组:

一组在不同的照明度下工作,称为实验组;

另一组仍然在不变的照明条件下工作,称为控制组。

实验发现:

只增加实验组的照明度,但两个小组都增加了产量;

随即减弱照明度时;两组的产量仍然继续上升。

 

2.福利实验:

早期逐渐增加福利措施

             取消各种福利措施

结果:产量依然上升  

3.谈话实验

两年时间,与21126名工人进行了面谈。

避免任何道德说教、劝告或情绪

结果:工厂产量大幅度提高

 

4.群体实验(1931-1932

由以小组的总产量为依据付酬方式,转变成个人计件工资制

研究者起初设想这种付酬方式可以使工作效率高的职工迫使效率低的职工提高工效。

观察发现:产量只维持在中等水平。

 这一系列实验研究中有一个"谈话实验",即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并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结果,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中,通过"谈话实验",工人们把自己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工厂的产量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霍桑实验的启示

1.             物质工作环境的变化与生产效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2.             休息时间、工作日、工作周的长短以及工资的支付方式都不是影响生产的第一要素;

3.             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态度)与人际关系,是增加生产、影响功效的决定因素

4.             正式组织内存在着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