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http://www.gongrenpeixun.org/
四、本书纲要。
现在我们要进入歌罗西书的“本文”;其实有了前面讲的这些内容,弟兄姊妹自己去读,应当并不难懂。这里只是再帮助大家跟着保罗写信时的思路,掌握内容的演变,从而明白什么是基督里的丰盛,怎样可以得到这丰盛。
基本上我们的分段,就是根据圣经的四章。第一章是书信的开头,内容是对歌罗西信徒的一般勉励,论到福音的基本内容;重点就是要认识这位基督,如果对基督的认识错了,我们的信仰也一定是错的,也就更谈不上“丰盛”二字了。第二章开始进入书信的主题,从歌罗西信徒在追求“丰盛”时的两种不同意见,正面指出在基督里追求的关键,是与主同埋葬、同复活。第三部分是书信的中心内容,具体指出追求丰盛的正路,就是脱去旧人、穿上新人。它的范围包括第二章后半章,一直到第四章的开头几节。第四部分是信的结尾,通过同工间的问安,保罗把他的同工,一一介绍给我们。
下面是逐段的查考。
1、丰盛的真理。1:1-29
保罗在信的开头,论到福音真理时,就明显带有“丰盛”内涵的针对性提示。保罗先肯定福音传播到他们那里的效果,也就是肯定以巴弗所作的事工;因为这福音正是以巴弗传给他们的。接下来保罗在提到“爱子”时,又对耶稣基督作出全面详细的论述;不但因为基督是我们信仰的中心,他也是我们追求丰盛的源泉。使歌罗西书虽然篇幅不长,却具有论到基督十分全面的教导。
保罗在这段论述里,常在一个主题前,加上一个形容词,使意思更明确,更有明白和遵行的方向;也是间接告诉歌罗西信徒,这福音真理不是只有信仰初阶的要求,乃是有“丰盛”之内容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处这样的表达。
1)1:2
不只是要有忠心,乃是要在基督里的忠心。
保罗在信的开头,称呼歌罗西信徒是“在基督里有忠心”的弟兄,我想他的用意乃是提醒他们,不只是要有忠心,应当有“在基督里的忠心”;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必须忠于基督。当时那些想用世上理学、知识传统等方法追求丰盛的信徒,他们的用心,可能也是好的,也是想忠心为教会,为耶稣的;但却不是忠心“在基督里”,而是在知识里,在己意里,在传统里,以自己的意思,代替神的意思,代替圣经的教导。
今天在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弟兄姊妹;以为只要在教会里忠心耿耿,就一定是“为基督”了。但事实是往往我们只是忠于自己的意思,表现自己办事的能力;而且很多教会里的事情,并不真是尊主为大的。真正在基督里的忠心,应当是以主为中心,为主而做,尊主为大,讨主喜悦,照主旨意行的。
2)1:6-7
不只要知道福音真道,而且要“真知道”;就是你们从以巴弗所学的。
保罗承认歌罗西信徒并非对福音一无所知,但却提醒他们要“真知道”;不是听过了,自以为懂了,就是真知道了。保罗明确指出,当他们从以巴弗听信福音的时候,他们是“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如今他们在追求丰盛的问题上,与以巴弗产生分歧;以巴弗是真知道这福音真道的,那么他们就不是真知道,只是自以为知道,其实就是不知道。
3)1:8
不只要有爱心,乃是要有因圣灵所存的爱心。
“爱”是圣经里最常讲的内容,但也是弟兄姊妹在明白真理时,最容易误解的内容。由于我们对“爱”都太熟悉了,所以一看到“爱”,就不由分说地把自己固有的观念和经验,作为解释的依据;以至混淆神的爱和人的爱。这正是文化传统观念对明白福音真理造成扭曲的一个普遍存在情况。为此保罗在讲到爱时,特别指出是“因圣灵所存的爱心”,从圣灵来的爱,也就是神的爱,一定是符合神真理之原则的。
提到圣经对爱的教导,我们都会想到哥林多前书第13章;那确实是对“爱”最好的注解。虽然弟兄姊妹对这段经文都会唱会背,却不一定是“真知道”。一般在讲到“爱心”时,大家习惯总是按文化传统对爱的观念来理解,并不认真从这段经文来明白或遵行的。所以在教会里,如果有人指责罪恶,常会听到有人说“没有爱心”;当说到彼此相爱时,大家一定会想到怎样在物质生活上多关心帮助,很少会想到真理上彼此提醒劝勉。
哥林多前书13章的前面三节,特别指出什么“不是爱”,接下来则是论到什么才是爱。过去我对第3节“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却没有爱”总无法明白;这么有博爱精神的人,还能说“却没有爱”吗?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圣经里说的爱,是指神的爱,和人间的爱不同,才明白过来。一个能将所有周济穷人的,确实是人间最了不起的博爱精神;但这仍然和神的爱不同,说他“没有爱”,是指没有神的爱。神的爱是圣洁公义的,是有真理原则的;这是人间的博爱无法做到的。
美国有一位神父很有博爱精神,每年到感恩节那天早上,他会站在固定街口,给过往行人一元美金。以后每到感恩节早上,在那个街口就有许多人排队,等着领这一块钱。这位神父的博爱精神确实是了不起的,但如果你了解一下,这些拿了钱的人,都去做些什么?真赶着买米去喂儿养妻的,可能一个都没有;难免其中还有人拿了去酗酒吸毒的。当然我们不能责怪那位神父,因为他只能做到这一点;但也正反映出人间博爱做法的有限和无奈,不一定做得到公义和圣洁的要求。
神的爱就不同,是和他的公义圣洁并行的。因此“神爱世人”,他没有发给每个人一百万块钱。虽然神做得到,可能有很多人也欢迎神这样做,但神却是“甚至赐下独生子”。约3:16
神知道这样的爱才是真正与人有益的,对罪权下的罪人来说,得到赦罪之恩才是他真正的需要;而神这样行,其实是付出更大的代价,但却是符合神公义圣洁之要求的。
神要求我们也应当要有爱心,但却不是人间的爱,必须是因圣灵所存的爱,符合真理要求的爱。
4)1:9
不只要有智慧悟性,乃是要有属灵的智慧悟性。
神既在造人时赐给人智慧悟性,就不会反对人运用智慧悟性;只是神指望的,是我们能以他为中心、为目的的运用,也就是要用“属灵的”智慧悟性。我们前面对这一内容,已有过解释,这里就不再重复。?
5)1:10
不只要结出善的果子,乃是要行事对得起主,多知道神。
提到结善果,一般我们马上会想到行善事,行事对得起人;这是不错的,但保罗却是说要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在神那里,真正的“善“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善行,而是以“主”为中心的善行,也就是遵行主的旨意,这才是对得起主的行为。这样行的结果,能使我们“渐渐的多知道神”,达到生命长大成人的地步。来5:14
我们应当记住,圣经在提到“行为”时,总是把“遵行真理教导”包括在行为内的,而且还是放在主要的地位;也就是要“行道”。犹大曾经想以三十两银子的善行,来代替马利亚用香膏膏主的“对得起主”行为。约12:5-8
耶稣并没有否定用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的善行愿望,但却明确指出,马利亚这样以主为尊为中心,直接作在他身上的“行道”,乃是更应当抓住机会行的;她才是真正对得起主、多知道神、认识神的。
象犹大这样想用行善取代行道,甚至用行善压制行道,在今天的弟兄姊妹中仍然有广泛的影响;常听到有人把行道和行善对立,指责教导行道的,就是不要行善。虽然这样说的人不一定象犹大那样别有用心,但至少也是对真理认识模糊。一个真正行道的人,行善应当不会比别人少;而且以行道为先的人,他在行善时,不会是为自己行,为“理念”行,而是为主行,为行道而行善。这样的行善,不会带有其它目的,不会归荣耀给自己,没有文化传统偏见,不受人间观念限制,也不会造成“善行”和真理原则相违背。这样善行的唯一目的,就是归荣耀给神,为对得起主,要遵行真理,这是真正的善行。
6)1:11
不只要忍耐宽容,乃是凡事上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
一般弟兄姊妹,在信主后都多少会表现出对人的忍耐宽容;但要在凡事上做到忍耐宽容,而且还要欢欢喜喜,就不是靠自己的容忍涵养功夫能做得到的。只有当我们生命改变和丰盛了,才可能从心里不计较人的恶,而且在对人的忍耐宽容上,也会表现得更有见证。不但如此,我们的生命程度,和忍耐宽容的表现程度,也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反省自己在“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上,能达到什么地步,就可以知道我们的灵命光景,究竟丰盛到怎样的地步。
7)1:18
不只要尊耶稣为首,乃是要尊他在凡事上居首位。
耶稣是万有的创造者、归依者,他的权柄统管万有,因此他要在凡事上居首位,乃是毫无疑问,部受干扰的。但对教会,这一要求却不是强制命令式的,乃是希望我们能自愿主动尊他为大,让他居首位。神用重大代价,把教会买来归他,不是买“机器人”,不是买“奴仆”,而是召“儿女”。罗8:15
儿女在家中是自由的,但却应当主动甘心作个顺命的儿女;不是不由自主的奴仆心态,不是权衡得失的利害关系,不是事事被动的傀儡机器,而是出于爱和感恩之心,甘愿让主居首位,甚至宁愿为此而付出代价的。
当然即使是顺命的儿女,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听命,各人在表现上也会有程度的不同。正因如此,我们在“凡事上让主居首位”的表现,也就可以准确反映我们生命丰盛的程度;我们越甘愿让主居首位,在越多的事情上让主居首位,也就越见证出自己生命的丰盛。
8)1:24
不只要甘心受苦,乃是要甘心为信仰福音受苦难;才能补满基督患难的缺欠。
这节经文我们在前面论到“肉身”时已有过解释,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能为主、为福音受苦难,不但要甘心乐意,而且更要感恩;因为这是主给我们能在“肉身内”,还活在世上的时候,就有份于他苦难的机会。
9)1:25
不只要传福音,乃是要传得全备(丰盛)。
保罗在这里特别提醒歌罗西信徒,不只是要传福音,而且要传全备的福音。“全备”在原文就是“丰盛”。保罗把传福音和“丰盛”连起来,就是要向歌罗西信徒指出,这福音完整内容是丰盛的、全面的、平衡的;那些以为信主后进一步追求,不需要继续在福音的范围,是因为对这丰盛的福音不认识不明白的缘故。
这也是提醒我们,我们不只从主领受传福音的大使命,也必须知道“传什么”的内容。今天很多信徒热情高涨到处去“差传”,但却往往满足在“去”的事实,不很注意去了以后传什么。所以保罗这里的提醒,也是提醒我们,要把福音传得全备,传得丰盛;这不是只要有差传的热情就能达到的,这是需要经过努力追求和正确装备的。耶稣在打发门徒差传前,也是先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的。路24:45
10)1:28
不只要来到神前,乃是完完全全来到神前。
我们信耶稣,目的就是能与神复和,来到神前;西1:22
这是主为我们作成的救恩,是我们因信耶稣白得的恩典,是我们信仰的基本内容。但我们却不应满足于“只要能来到神前”就够了,应当进一步追求“完完全全”来到神前。
凡真心相信耶稣的人,确实都可以来到神前,但各人到神面前时的情况却并不相同;有“欢欢喜喜站在救主荣耀之前”的,犹24
有“丰丰富富前来交帐”的,彼后1:11
这里则是要我们能“完完全全被引到神的面前”。基督会负责引我们到神前,但各人到神前时的“完全”程度,则我们自己是有责任的。
就如耶稣所讲每人一锭银子的比喻,主人给各人银子是相同的,但带回来时各人所赚得的却不相同。耶稣指出,这是和仆人忠心良善的程度直接有关的。路19:16-17
所以当我们传福音时,不是只告诉人,来相信耶稣,就可以“白得那一锭银子”;更需要讲清楚,得了这锭银子后,是有责任去为主人“赚钱”的,以后是需要交帐的。这才是把福音传得全备、传得丰盛的具体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