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汉语在闽南话称谓中的遗存

(2015-01-11 11:46:51)
标签:

转载

分类: 闽南方言
闽南民间有一首夸奖孝顺媳妇的歌谣,歌曰:
  一木丛松柏倒落坑,有孝新妇敬大家(婆婆);
  大家食无千百岁,不比春草年年生。
  一木丛松柏倒落山,有孝新妇敬大官(公公);
  大官食无千百岁,不比春草年年漫。
  歌中的“新妇”,即闽南人对媳妇的称呼。这个称呼见于汉代民歌《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之妻刘兰芝将被焦母休回家去,仲卿求阿母留之不允,无奈只得“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另唐代诗人杜甫《北征》一诗也有“新妇且慰意,生理焉得说”之句。由此可见,“新妇”这个称呼在汉唐时代就已在民间使用了。歌谣中的“大家”、“大官”,在闽南是媳妇对婆婆、公公的尊称。这也源于古人《宋书·孙棘传》载:“棘妻许又寄语嘱棘:君当门户,岂可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嘱君,竟未娶妻,家道不立。”这里的“大家”就是指婆婆。又据《马令南唐书》载:“翁媪怒曰:自家官,自家家,何用多拜耶”中“自家家”的后一个“家”即“大家”,也就是“自家婆婆”的意思。而“自家官”的“官”就是“大官”,即“自家公公”的意思。
       在闽南一些乡村,媳妇还有称呼公公婆婆为“阿舅”、“阿姑”的。这种称呼可见于唐人的《近试上张水部》一诗: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最奇特的是闽南东山人,在人前称呼自己的母亲为“爷”,在闽南地区绝无仅有。如果母亲年纪大了,则尊称为“老爷”。东山民间有一句谚语说:“老爷做媒人,自己囝无某(老婆)”,意思是说母亲是职业媒人,自己的儿子却娶不到老婆。母亲称“爷”,不知源于何时,出于何典,尚有待考证;而儿子称“囝”,则古已有之。唐诗人顾况为闽人作哀囝诗有云:“郎罢别囝,囝别郎罢;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并注曰“闽俗呼子为囝”。《哀囝诗》中“郎罢”一词,据《苕溪渔隐丛话》云:“昔官闽中,见风俗呼父为郎罢,颇以为异。”今东山人哭丧父为“娘爸”,与“郎罢”谐音,余疑即从此来也。
  闽南方言称谓在唐代诗文中可寻到“源头”的还有很多,如闽南人称呼客人为“人客”,杜甫《遣兴》诗有“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句,《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黄家亭子》第一首有“非君爱人客,晦日更添愁”句,都称客人为“人客”。

另:
据《闽南方言大词典》载,闽南语中保留的古汉语能在古书上考证的至少在250个以上。
如:
http://s16/middle/94428410x782a853b3eaf&690


还有很有趣的,闽南语和普通话词序相反。

http://s4/middle/94428410xb1a9147146b3&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