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自然拼读
1.
自然拼读的发展过程
把四大技能分类,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
听力积累的三个主要目标是:1)熟悉英语特有的韵律节奏和语音语调,增强语感;2)通过“可理解性输入”,积累英语听说词汇,词汇的意义结合;3)听辨单词中的单个音素,进行音素操作,培养音素意识。
通过以上积累,来帮助学生形成能力。
音素意识(Phonemic
Awareness):能理解单词是由音素构成的;能听辨单词中的音素;e
操作这些音素的能力。这些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形成。
2.
字母识别
在字母学习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音素意识,字母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第4.5条。
手指字母操是解决了字母的音和形,还没有到发音的层面。
3. 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三要素
自然拼读是在两个层面上实现不同的技能训练,在听说层面上:当我们只让学生听或说出来时,更多的是解决字母的音和字母,在读写层面:是音形义的结合。好处是可以望文生音,听音拼词。
1)见词能读
2)听音能写
思考一:教学生自然拼读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怎样教自然拼读?设立专门的课吗?刻意为之需要专门的课时和教材,这是难点。
建议:自然拼读能力同样是一个“养成”的过程,蕴含在我们日常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之中,好的自然拼读教材与阅读课结合,应成为学校整体课程架构的一部分。例如:新授时拆分,解码,培养学生慢慢见词能读;好的自然拼读材料,不能孤立地用在某一课时,而是与阅读课想结合。每位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自然拼读的训练;选好阅读材料。自然拼读的阅读材料首先是阅读,在懂意义的基础上再借助自然拼读这个工具,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
二、关于阅读
英语课要对孩子进行技能方面的训练:听说读写。
小学毕业生要达到二级
思考二:是不是只有阅读才能培养核心素养?在强势推进阅读的今天,“听”的位置在哪里?教学材料的听、课外阅读材料的听在哪里?听是前提和基础,听说领先,读写跟上。
如何在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语篇教学中,最适合培养听力的是对话,它是随着发展的走向而变化的。选教材里的对话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更容易被听到,不是被读到。
对话教学:
从整体听到分部分听,整体感受新知。
范例:学习新课前,给一个关键场景:你能根据场景编一个对话吗?这些提示词是可以替换的,如果这个阶段想强调语法,be
doing,就给个now,根据语法来确定询问的内容。
1. Think and say:你能猜测我们今天上课的教学计划吗? Plan for our lesson,
复习与铺垫环节老师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用一般将来时说说句子。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2.
Think and guess: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前两个话题都属于铺垫与导入。第一个Think and say 侧重第一人称,跟本课的教学计划相关联;第二个Think and
guess,
侧重第二人称,已接近本课的话题weekend。到目前为止,学生没有读什么,一直在说,这是对旧知的一种调动。
3.
Listen and answer: 再看看这两个孩子的周末,进入到课文。
对话的第一个问题要达到what:听对话,了解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播全文。这里只放录音,先不看视频,因为这样不知道孩子是听懂的,还是看懂的,还是看文字看懂的。只练耳朵。

再听对话,了解更多细节,可以尝试记笔记。这时候还是不允许打开书,听出了梗概,还要听细节。教给学生detail
listening。
给出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尝试这样记笔记:1. 记录关键词;2. 画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用thinking map, story map,
大概需要孩子反复听,听到会为止。
4.
Answer the questions. 快速抢答
用这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听力是否正确。我们通常的教学是带着问题去听,但高年级是没有问题听,听完再来回答我的问题,反过来做的目的防止孩子的听过于功利,会去找答案,但与人正常对话的时候不是带着问题去对话的。但要求孩子记关键点。
5.
Retell the story.
可以看笔记来复述。经过不断地训练,他的笔记也可能会像下面这样,当然是逐渐这样的。
到这里还是在解决对话中的What,下一步,要解决How的问题。
复述后,可以在书中找出询问计划的问句,问句是主干,问句写的时候我特意不按顺序。
6. Let's talk。第一个场景任务,QQ聊天,目的是带着本课的信息与对方进行聊天
7.
Talk
show。用本课所学的内容去谈论自己的计划,这就用到刚才的板书,当孩子们要用到这些问句时,就要先进行排序,这个排序就是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8.
Homework. 把本课的教学计划转换成homework.
思考三:这样以“听”为主要输入渠道的对话教学,会给学生什么样的收获?我们如果把教材里的对话都这么处理,你在生活中用这些干什么,而且以听为主要输入手段,一方面对听力训练有帮助,另外一方面培训学生的思维。
思考四:教材里的对话可以这样输入,课外材料有没有可以用于听力训练的?在我们进行听训练时,也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听力材料。例如:一节语文听说课,老师让孩子听一系列新闻,通过听你感受到最近发生了什么变化?多看看中学老师写的论文《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学版),多看看其它学科老师的文章和课,对自己会有所帮助。
孩子的输入渠道有两条——听和读,但现在比较偏读,尤其缺失现场互动的能力。
三、关于绘本
思考五:为什么要把绘本阅读融入教学?
原因:教学资源相对较为单一。 较多的反复机械性语言训练; 过分注重语言的功能性;
知识碎片化;思维能力发展欠缺。
插入多张
思考六:如何开展绘本教学?而不仅仅是上一节与众不同、选材新颖的公开课。
我们必须思考:绘本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教材是“本”;教学课时的安排;课堂内外、校内外的结合。建议:我们必须学会站在学校课程建设的“面”上思考,而不仅仅是散落的几个点!
推荐案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