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honeytxin
honeytxi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55
  • 关注人气:2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六年级复习课的感受

(2013-03-23 16:59:50)
标签:

杂谈

教育

教师成长

分类: 教学智慧

     今天听了万泉两节六年级的复习课,感觉很受启发。这是两节同课异构的得习课,内容相同,设计不同,但都有让我学习的地方。刚学习完特级教师李炳亭的评课“五看”,就来学习李老师的方法来分析一下我的听课感受吧。

 

http://s7/mw690/8418a1d7td87e3fb02f66&690

    按李老师的说法,课上要关注这五条,但因为事先没有学透这两条,所以只找自己能理解,并有感受的内容来谈谈这两节课。

    一、看状态。

    通过看动作、听声音、察表情来感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今天的两节课作为常态课,还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六年级学生已不是很爱发言,但今天每个问题都有学生认真回答,而且比较流畅、到位,说明平时老师的教学很关注常规,尤其是在小组活动时,我仔细观察了学生,几乎没有不参与的学生,能够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看出来孩子们的态度比较积极。

    二、看流程。

    流程即效益。高效课堂认为,好的课堂一般都具有基本的流程,这个流程是基于“学”而不是基于“教”,从学习的认识规律出发,要求少讲多学,先“学”后“交”再“教”,在这个基本理念下,课堂要符合三步流程,即自学——展示——反馈。

    今天的第一节课主要是如何在复习课中渗入写作,所以,老师采用了下面的流程,从复习到输出。

    通过自己的照片进行动词词汇的复习—— 通过日历引出周末,并让学生在C项,画出更多的动词词组—— 通过一系列活动,巩固这些词组——写作。通过课后的仔细梳理,我认为在书的C项部分学习时,教师处理的较好,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借鉴。

    练习一:连线。把生词与中文连线,解决生词的中文理解。

    练习二:区分。老师通过一个个圆,把几个时间副词的差别进行区分。

    练习三:填空。这样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把书上题目连线复杂易乱的特点避开了。

http://s2/mw690/8418a1d7td89563f3c261&690    
     练习四:复述。同时训练孩子转述文章时,关注人称的变化,从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复习了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变化。

http://s8/mw690/8418a1d7td8957ca7da67&690
     练习五:填空。继续练习三单,从口述到应用。

http://s11/mw690/8418a1d7td8958d9f4ada&690

    练习六:口语训练。从书上的人物到自己身边的同学,把这次的学习应用到生活当中,进行相对真实的交际,同时也为后面的写作做了准备。

http://s11/mw690/8418a1d7td8959a7c593a&690
    这几个步骤把这道题的学习完全吃透了,给我的感觉很扎实,而且是从易到难,对于这类阅读题的教学,给了我很好的提示和借鉴。
   看效果:从使然目标的角度,先要“学会”,然后是“会学”,也就是追求既要学会知识,更要生成能力。看效益,包含着要努力在单位时间内使课堂有效率、效益、效能,体现出高效课堂要求的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但课堂追求的“三个效”,一定是拒绝应试教育的机械性灌输、训练,而是通过“三个度”的达成来实现的,即自主程度、合作效度、探究深度。自主程度通过自学时间量化、合作效度通过组内学习成果量化、探究深度通过组内质疑问题量化来完成。
    
今天的第二节课,老师刚入课,就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分小组写出自己的Daily Life,看哪个小组在三分钟内写出的最多,然后展示。这个活动非常实用,因为课后我也在自己的班里进行了实验,效果很好,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找和写。我看到写的最多的小组大概有24个,少的也有十几个,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第二节课中,教师巧妙地用了一个时间链讲解了am和pm。

http://s13/mw690/8418a1d7td895e1f9299c&690    另外,第二节课在处理B项练习时,教师的示范很到位,很巧妙。此题共有两个表格,第一步: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填写右边的表格;第二步:学生问老师答,老师填写左边的表格,学生填写右边的。不管是谁来填写,全班学生看到的都是老师的表格,非常清晰。
    四、总结。

    听课贵在“研”,听课只是一种感性认识,研课则是一种理性思考,只有这种探究的学习态度,才能达到学习和提高的目的。

    在听课前,应该先了解教材等一系列内容再听,虽然我没有做这些准备,好在这课我已经讲过,所以很熟悉,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边听边与自己的课进行对比,找自己的不足及别人的长处。

    在听课中,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做好笔记。今天的两节课,让我感到备课的系统性,复习课的目的就是梳理和归纳,把小学的各年级重点、难点分散在每节课中,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个层次,“备课”还是重中之重,所以我还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再投入时间和精力。

    另外,今天课上的几个细节也给了我启发。

    细节一:两位老师都非常关注每一环节的过渡。

    细节二:在学生写作时,教师出示了写作要求,提醒学生注意书写。

http://s10/mw690/8418a1d7td896ae8c1ad9&690    细节三:作业的处理是,让学生回家汇总“日常生活”词汇,写在A4纸上,但我想,如果我来留此项作业,可以设计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用来代替生词的抄写。

    细节四:从做游戏来引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http://s14/mw690/8418a1d7td896b7c9a6dd&690    细节五:第二节课的老师非常关注每个活动给学生的时间,每个活动时间都很充分,让每个活动做实,而不是像一些展示课那样,只有活动的形式,不看活动的效果,感觉很扎实。

    在听课后,如果能听到教研员的点评或跟做课老师交流那就更好了,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所以,不管课是谁上的,不管课上的如何,如果能有及时的反思和教研,那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