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评:爱伦.坡诗歌艺术赏析

(2011-08-15 18:03:14)
标签:

吴钧

爱伦.坡诗歌

诗评

教育

分类: 学术论文

爱伦.坡诗歌艺术赏析

        吴钧

 

  近代美国著名诗人、作家埃德加.爱伦.坡于1809年生于美国波士顿。他的父母都是演员。当他还只有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被亲戚约翰.爱伦收养。但他与养父的关系不好,最终离家出走,自谋生路。爱伦.坡的一生贫困潦倒、颠沛流离,失意、疾病、酗酒经常折磨着他。这位天才的诗人于1849年,在他年仅四十岁时就病逝于巴尔的摩,然而他却给世界留下了不朽的优美诗篇。

  爱伦.坡著述甚丰,除了几十篇小说外,还创作了大约五十首诗歌。爱伦.坡自认为自己主要是个诗人。

爱伦.坡在世时,美国舆论界认为他的作品不屑一顾,并对他进行各种攻击。然而他的作品却漂洋过海,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派作家。他们视爱伦.坡为自己的精神领袖,继而“坡热”风靡欧洲。而又正是这些法国象征派作家反过来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新一代诗人。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爱伦.坡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被重新评价,文学界普遍认为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最伟大的文学天才”。英国著名戏剧家肖伯纳也声称:“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爱伦.坡和马克.吐温”,给予爱伦.坡极高的评价。二战以后,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西方文坛对爱伦.坡倍加推崇,高度评价,称赞爱伦.坡不仅是美国文学史上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并且认为他创作的诗篇对十九世纪西欧前期象征主义诗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的始祖。尽管爱伦.坡的作品具有明显的颓废、悲观厌世的倾向,但他对非理性心理的分析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的意义,他创作的优美诗篇及其艺术风格、他的独特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念与实践、他对目前西方文坛的深远影响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

 

  一、爱伦.坡诗歌的主题

爱伦.坡的诗歌在他的时代可算是独树一帜、风格迥异。他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爱伦.坡认为“美是诗的唯一正统的领域”,而这种美是“一种效果”,即在作品的“刺激”下,“灵魂升华”的“效果”,“一首诗必须刺激,才配称作一首诗”(《The Poetic Principle1849)。一首诗是灵魂强烈而纯净的激动的“神圣美”,而“哀伤”、“忧郁”是“最富有诗意”的,故爱伦.坡的诗歌主题总是围绕着死亡、爱情和幻想的破灭及伤感,诗歌格调凄凉、色彩阴暗。:

 

         To one in Paradise

 

Thou wast that all to me,love,

  For which my soul did pine---

A green isle in the sea,love,

  A fountain and a shrine,

All wreathed with fairy fruits and flowers,

  And all the flowers were mine.

 

     Ah,dream too bright to last!

       Ah,starry Hope! That didst arise

     But to be overcast!

       A voice from out the Future cries,

   On! on!--- but ove the Past

       ( Dim gulf!) my spirit hovering lies

     Mute, motionless, aghast!

 

     For,alas! alsa! with me

     The light of life is ove!

     No moreno moreno more--

     (Such language holds the solemn sea

     To the sands upon the shore)

     Shall bloom the thunder-blasted tree,

     Or the stricken eagle soar!

 

     And all my days are trances,

     And all my nightly dreams

     Are where thy grey eye glances,

     And where thy footstep gleams

     In what ethereal dances,

     By what eternal streams.

 

       致一位在天堂者

 

  献上我所有的爱,

  我的心灵之所望,

  你如那苍茫大海中一绿洲,

  似那清澈的喷泉与圣堂,

  用硕果鲜花将你覆盖,

  我奉上所有的芳香。

 

  啊!迷梦太美好而消逝!

  正道是夜璀灿,却已乌云密布!

  来自未来的声音在呼唤,

  “来吧!来吧!”--却声声回荡在过去。

 (阴暗的深渊)傍徨、沉寂、木然、恐惧!

 

  啊!我的生命之光已经逝去,

  再不会--再不会--再不会--

 (这样悲怨的呼喊掀起拍击沙岸的忧郁的海浪)

  被雷击的树再不会花朵绽开,

  受伤的鹰再不能展翅云端。

 

  沉沉昏睡于白昼,

  跚跚漫步于夜梦,

  充满你闪亮的黑眼睛,

  响彻你匆匆的脚步声,

  融化在你如仙的歌舞中,

  追随你永恒的溪流。  (吴钧译)

  

    这是爱伦.坡本人非常喜爱的一首挽歌。在1845年收集成诗册之前,发表在六种不同的版本中。据说此诗是爱伦.坡为他青年时代的恋人罗丝小姐而写的,然而在诗中,这位恋人是死神的象征。

在这首诗中,爱伦.坡是以生动的比喻如“绿洲”、“喷泉”、“圣堂”来表现诗人的心灵渴望,进而“迷梦”破灭,希望在前召唤他,但他却沉浸在以往的悲哀中不能自拔。在诗歌第三节中,诗人发出“再不会--再不会--再不会--”的绝望的哀鸣,诗人自喻为“被雷击的树”、“受伤的鹰”来进一步加强悲伤的气氛。第四节中,诗人由于悲痛欲绝而进入完全的痴迷梦幻的世界,无论白天、黑夜,他心中只是充满对失去的恋人的思念与梦幻,眼前闪现的唯有死去的恋人的“黑眼睛”、“脚步声”、舞姿、身影……。全诗的忧郁气氛、悲伤基调一气呵成、层层递进,使人读来对诗人悲痛的心情有强烈的感受。

 

  二、爱伦.坡诗歌的音乐性

  爱伦.坡强调诗歌创作应当突出音乐美。他认为诗歌是“美的有韵律的创作”。爱伦.坡的《致一位在天堂者》一诗,就是一突出例子。此诗属抑扬格,押韵为abab,全诗读来节奏分明,琅琅上口。此外,爱伦.坡在这首诗中还采用了重复、对仗手法来增强其音乐性,如在诗歌第三节中的"no more--no more--no more--",第四节中的“ and all my days are trances,/ Are all my nightly dreams/Are where thy grey eye glances,/And where thy footstep gleams—“

    另外,除尾韵整齐外,爱伦.坡还善于充分利用头韵和中间韵来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如:

  "all wreahted with fairy fruits and flowers"

    "the light of life is oer"

    "a green isle in the sea"

由此诗分析中我们可看出在诗歌的音乐性方面,爱伦.坡确实超过了他以前所有的美国诗人。

 

  三、爱伦.坡提倡诗歌的象征、比喻

从《致一位在天堂者》一诗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全诗充满生动的比喻、象征。我们再来看爱伦.坡的另一首诗:

          Sonnet---To Science

 

        Science! true daughter of Old Time thou art!

          Who alterest all things with thy peering eyes.

        Why preyest thou thus upon the poets heart,

          Vulture, whose wings are dull realities?

        How should he love thee? or how deem thee wise

          Who wouldst not leave him in his wandering

        To seek for treasure in the jewelled skies,

          Albeit he soared with an undaunted wing?

        Hast thou not dragged Diana from her car?

          And driven the Hamadryad from the wood

        To seek a shelter in some happier star?

          Hast thou not torn the Naiad from her flood,

        The Elfin from the green grass, and from me

        The summer dream beneath the tamarind tree?

          

 

                       十四行诗--致科学

 

      科学!你是漫长古远历史的真正儿女,

      你那细审一切的目光改变着万物,

      你那乏味的现实如兀鹰的双翼,

      怎教诗人爱你,欣赏你的才智?

      你不会任我去漫游遐思,

      到那镶满宝石的夜空去寻求珍奇,

      尽管诗魂无畏地展翅翱翔,

      你还是把狄安娜从她的月车中拽出,

      把海墨诸德从树丛中拖向

      更幸福的星球去寻找归宿。

      你也曾把娜爱达从洪峰顶上扯下,

      将绿草丛中的小精灵驱逐,

      且把我从罗望子树荫中

        沉沉的酣睡中惊醒。(吴钧译)

 

这是一首十四行诗。全诗分四节。前三节每节四行,后两句收尾偶句自成一节,押韵为abab/bdcd/efef/gg/。在这首十四行诗中,爱伦.坡以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优美的韵律表现了诗人渴望清新、幽静的大自然,而科学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时自己的心情。

诗人在第一节中,先将科学形象地比做历史的女儿,说明科学发展的必然性。然而又将它比做振翼的兀鹰,因为它惊扰、打破了诗人田园生活的幽静,使诗人困惑、不悦。在二、三诗节中,诗人更是以丰富的想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情:月亮女神、树神、水仙都因科学的广泛运用而被逐出了静谧的家园。在最后两行收尾偶句中,诗人想象自己正在罗望子树下酣睡,却被这只振翼飞来的巨鹰从文学浪漫中的梦乡中拖回到科学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中来。全诗比喻生动、丰富是其突出的特点。

总之,通过上述两首诗歌的赏析,我们对爱伦.坡这位美国文学史中命途多舛的大诗人的诗风有所了解,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二十世纪西方诗歌创作活动及其影响。

 

              

                原载吴钧著《学思录》第20-26页  1999-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