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名家楹联书法拓片欣赏(六)

标签:
杂谈 |
明清名家楹联书法拓片欣赏(六)
24.汪士鋐
汪士鋐(1658-1723)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松南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汪琬从子,康熙三十六(1697)年会元,授翰林院编修,官至中允,入值南书房。与兄汪份、汪钧与弟汪倓俱有文名,时称“吴中四汪”。善古文诗词,尤工书法,为清一代书法名家,与姜宸英、笪重光、何焯并称“康熙间四大家”,《昭代尺牍小传》誉其书法为“国朝第一”。书绝瘦硬颉颃张照,诸子莫及。入都后,友人陶子师讥为木板《黄庭》,因一变学赵,得其弱;再变学褚,得其瘦。晚年尚慕篆、隶,其书能大而不能小,然有奇势,纵横自放,名公卿碑版多出其手。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把他的正楷列为“佳品”。除以书法著名外,收藏古籍亦为知名,所收藏古书数千册,上万卷,其藏书处有“夷白轩”、“松南书屋”、“宝苏堂”、藏宋元名椠数种。藏书印有“夷白轩藏”、“退谷汪士鋐”、“越国王孙”、“松斋”等。著述颇丰,编纂诗文集《近光集》,著有《瘗鹤铭考》、《秋泉居士集》、《全秦艺文志》、《长安宫殿考》、《玉堂掌故》等。
汪士鋐在书法上与姜宸英齐名,并称“姜汪”。姜宸英久困山林,以“江南布衣”闻名,屡试不中,后因康熙帝识其书法风格,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科考中被特擢一甲探花,而汪士鋐举一甲状兄,此科状元、探花皆当时书坛名家,学董高手,一时传为美谈,并将清初崇董书风推向极致。作为帖派嫡系的汪氏,晚年却尚慕篆、录,书法观念开始逐渐转向碑派,在董风弥漫的当时确属难得。
http://s5/mw690/002pWblbzy7jeb0E7ekf4&690
释文:松篁无俗韻,金石有遗音。
右书小传:长洲汪退谷士鋐康熙会元官中允著作极多
款识:汪士鋐
钤印:汪士鋐印;退谷
25.王澍
王澍(1688-1743)字若林,又字若霖、篛林、灵舟,号虚舟,自署二泉寓居、恭寿老人、良常山人,别号竹云,江苏金坛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绩学工文,尤以书名。康熙时以善书,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雍正初告归后益躭书,名播海内,摹古名拓殆遍,四体并工,于唐贤欧、褚两家,致力尤深。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评其书法称:“篆书得古法,行书次之,正书又次之。”。著有《淳化阁帖考正》、《古今法帖考》、《虚舟题跋》等,《篆书轴》藏于故宫博物院,传世书迹较多。
http://s5/mw690/002pWblbzy7jedtrNoE14&690
释文:月映冰壸分画省,风清琴鹤泛仙槎。
右书小传:长洲汪退谷士鋐康熙会元官中允著作极多
款识:
谢庭少喿先生
良常王澍
钤印:天官大夫;未辨识
26.蒋衡
蒋衡(1672-1742)原名振生,字湘帆,一字拙存,号江南拙叟、拙老人、寒潭老布衣,江苏金坛人,侨居无锡。幼承家学,临习各家法帖,十五岁从杨宾馆学书,试辄不利,益肆力于古,复博涉晋、唐以来各家名迹,积学既久久,名噪大江南北,尤工行楷,以小楷冠绝一时。性好游,足迹遍半个中国,所至赋诗作书,歌啸不能自已,临摹碑帖三百多种,刻成《拙成堂临古集》二十八卷。尝入关,年羹尧招至幕下,偶游西安碑林观诸石刻,见唐《开成石经》出于众手,杂而失校,慨然以楷书写《十三经》,凡八十余万言,越十二年,于乾隆二年(1737)乃成。马日琯为此出白金二千锾,装潢成三百册,五十函。江南河道总督高斌于乾隆五年(1740)特疏进呈朝庭,藏懋勤殿。乾隆时授蒋国子监学正衔。翌年,奉乾隆谕旨以蒋衡手书为底本刻石太学,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刻成,定名《乾隆石经》。写经时,以恩贡选英山县教谕,又举鸿博,皆力辞不赴。善书法,尝自论书云:“临帖须运我意,参昔人之各异,以求其同,如诸名家各临《兰亭》,绝无同者,其异处各由天性,其同处则传自右军,以此求之,思过半矣。 又正书用行草意,行草用正书示。学褚求其苍劲处,学欧求其圆润处,以怒张木强为欧,绮靡软弱为褚,均失之。夫言者心之声也,书亦然。”著有《拙存堂题跋》、《拙存堂诗文集》、《易卦私笺》、《书法论》等。
http://s16/mw690/002pWblbzy7jfl94otp8f&690
释文: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
右书小传:金坛蒋湘帆衡以楷书写十三经奉旨刻石列辟雍有拙存壹集
款识:
戊午孟夏
江南拙老人蒋衡
钤印:蒋衡;拙存
此联上联出自《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下联出自《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陕西地区,以陕西语言为标准音的周王朝官话,在当时被称作“雅言”。孔子平时谈话时用鲁国的方言,但在诵读《诗》、《书》和赞礼时,则以当时陕西语言为准。
上联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言主,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钱穆先生解释说:“先生平日用雅言的,如诵诗、读书、及执行礼事,都必用雅言。”
下联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7.顾炎武
顾炎武(1613-1682),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曾参加抗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康熙十六年(1677)受荐博学鸿词科,以死力辞。顾炎武治学严谨,批判宋明理学,主张复兴经学,为清代朴学导师。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诗多伤时感世之作,生平亦工书法,书如其诗,本不求工,而自号渊懿之味。
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http://s8/mw690/002pWblbzy7jfpFbZ7907&690
释文:鹤从珠树舞,凤向玉阶飞。
右书小传:昆山顾亭林炎武为复社诸生所著书并有补于学术世道者
款识:
佩老社盟翁道长属
同学小弟炎武书
钤印:炎武;亭林
谬误之处,请方家指正。
201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