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代名家名画欣赏(一)

(2017-12-19 20:33:22)
标签:

杂谈

中国历代名家名画欣赏(一)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千年来,名家辈出,异彩纷呈,高潮迭起,创作了诸多名画佳作,推动着中国绘画艺术不断发展,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把中国绘画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本文就按从古到今这根时间轴向读者介绍历代的中国画名家及其代表作,笔者希望使更多的人对中国画历代名家和画派的概况、师承关系、画风、贡献和历史地位、存世作品等多方面有所了解,并在此过程中与古人对话,聆听古人的心声,从古人创造的文化瑰宝中获得美感,并受到教益,陶冶情操。限于水平,可能会有错漏谬误或以偏概全甚至拆挂一漏万等不当之处,烦读者于以指正和谅解。

1.顾凱之

http://s3/mw690/002pWblbzy7gFUSrkyK82&690
顾凱之像

顾凱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东晋时期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凱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芲生以来之未有。顾凱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凱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传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洛神赋图》全图(览图从右往左,从上往下逐幅相连)

《洛神赋图》局部放大图一

http://s16/mw690/002pWblbzy7gFWiLxrVef&690
《洛神赋图》局部放大图二
http://s3/mw690/002pWblbzy7gFWjw6Y2d2&690
《洛神赋图》局部放大图三
http://s2/mw690/002pWblbzy7gFWkatB761&690
《洛神赋图》局部放大图四

顾凱之画作《洛神赋图》以三国时代曹植(192-231)的《洛神赋》名篇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逐节表现赋的内容。开始部分是曹植带着随从从京师返回封地东阿,到了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看到了洛神(亦即甄氏)仙裳飘举,凌波而来。其后是他们互赠礼物,洛神和她的同伴在空中或水上自在地游玩。这时风神使风停止,河神命波浪平静,水神在击鼓,女娲也在唱歌,曹植和洛神乘着驾六龙的“云车”出游,一叙衷曲。画卷最后由于“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而去,曹植乘船追踪,期待洛神再现,终究无功而返。曹植在渡洛水的舟中思念不已,离岸乘车远去时还回头怅望,无限依恋。
洛神赋图》卷为后人摹本,用笔较为精细,意致潇洒,从中可见到某些绘画程式已现雏形,具有原作之风。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的事迹写成了十二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后来顾凱之就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画》由此问世。

张华《女史箴》一文原为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唐本的《女史箴图》现存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纸临本(一说为徽宗御笔),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大英博物馆藏版本分段图如下:

 

第一段“玄熊攀槛,冯媛趋进”,描绘冯媛以身阻熊,护卫汉元帝的故事。.

 


第二段画汉成帝班婕妤辞辇的故事,插题箴文:“班婕有辞割欢同辇夫豈不怀防微虑远”,谓后妃也有自律之德。

http://s3/mw690/002pWblbzy7gG4jjB2We2&690

第三段画冈峦耸立,人物射猎其中。插图箴文“道罔隆而不杀……替若骇机”,谓凡事不能太过,物极必反。

http://s10/mw690/002pWblbzy7gGeSPnFT09&690

第四段两女相对妆容,插题箴文“人咸知修其容,莫知修其性……”。虽千载之久也不废此语。


http://s1/mw690/002pWblbzy7gHP6dTTa90&690

第五段画床帏间夫妻相背,男子呈揭帏而起之状,插题箴文“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咫尺千里,人近心远。(右半图)
第六段画夫妻并坐,多婴绕膝,插题箴文“夫言如微……则繁尔类”,谓妻不妒忌则子嗣兴旺。
第七段画男女二人相对而立,男子对女子摆手作相拒之状,插题箴文“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实此之由”,谓女不可争宠,专宠必傲。(左半图)

第八段画一妃端坐,呈恬静之状,插题箴文“静恭自思,荣显所期”,谓女若求尊贵,须谨言慎行,尤须慎独。(右半图)
第九段画一女史站立,背微曲,右手执笔书写,前有两女并行,相顾而语,插题箴文“女史司箴,敢告庶姬”,谓宫内女官规劝嫔妃规范言行,可为天下庶民女之鉴。

女仁智图

顾凱之所作《女仁智图》卷中的内容为汉代刘向《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中的人物故事,每段还书有人名及颂辞,其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列女传》及《列女仁智图》在宋代有多本,这是被保留下来的惟一的一本,尤为珍贵。

2.杨子华

杨子华,北齐画家,生卒年代不详。是北齐世祖高湛的爱臣,北齐世祖时(561-565)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据传他在壁上所画的马甚至引起观者夜间听到马索水草而嘶鸣的幻觉。时有“画圣”之称。北齐世祖使其供职宫廷,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成为专门的御用画家。他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有别于顾凱之的“秀滑清丽”,他的画风影响到唐代,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http://s8/mw690/002pWblbzy7gGlh2Mp9b7&690

北齐校书图
http://s3/mw690/002pWblbzy7gGlhWmR452&690
《北齐校书图》局部1
http://s10/mw690/002pWblbzy7gGliMGffd9&690
《北齐校书图》局部2
http://s15/mw690/002pWblbzy7gGljKMsm3e&690
《北齐校书图》局部3

《北齐校书图》为宋代摹本,纵29.3厘米,横122.7厘米。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这图卷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祥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据宋人题跋,原为杨子华作,水墨着色,横卷,卷首画一少年侧立,捧经书阅读;一学者坐椅上执笔书写,侍从二人托纸砚;一人执书卷,身后女侍二人。中段榻上二人书写,一使侍转身与抚琴人对话,榻后女侍二人,榻侧三女侍各手持几、琴、壶而立。卷尾画二马,一人拱手执鞭,二人牵马,一位牵马人似西域人。该图用笔细劲灵动,设色简易标美,与杨子华画风相符。

3.萧绎
绎(508-554),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南朝梁画家,即梁元帝。字世诚,小名七符。武帝萧衍第七子。因病一目失明,既长好学,博涉技术。初封湘东王,承圣元年(552)即帝位,魏将于谨陷江陵,绎出降被杀。
南朝梁元帝绎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画家。聪慧好学,自幼爱作书画。当时南朝与各国友好相处,来朝贡的使臣不绝于途。萧绎《职贡图》,原图共三十五使,如今只存十二使,并撰文述各国风情,以记其事。在南朝卷轴画无一存留的今天,这幅宋摹本无疑是研究、了解当时各国历史风俗与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
绎画《职贡图》卷,纵25厘米,横198厘米,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现所见《职贡图》卷为北宋熙宁年间的摹本。图卷原画描绘南朝梁代外国使者35人朝贡的形象。现已残损,仅存12人,皆左向侧身,身后楷书榜题,疏注国名及其山川、风俗、历史及历代交往情况、纳贡物品等。列国使者自右至左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密丹、白题和末国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人删除。
2017,1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