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 别名:黄弹子。

标签:
咳嗽痰喘脘腹疼痛气滞胃痛腹痛疝痛 |
分类: 常用中草药(解表类) |
黄皮果
【性味】辛;甘;酸;温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消食;化痰。主食积胀满;脘腹疼痛;疝痛;痰饮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注意】《本草求原》:多食动火,发疮节。
【复方】①治痰咳哮喘: 黄皮果,用食盐腌后,用时取五钱,酌加开水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食积胀满: 腌黄皮果五钱至一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广志》:消食,顺气,除暑热。
2. 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呕逆痰水,胸膈满痛,蛔虫上攻,心下痛。
3.《福建民间草药》:化气消疝,除积止痛。
黄皮叶
【性味】辛;苦;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行气化痰;利尿;解毒。主温病发热;流脑;疟疾;咳嗽痰喘;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黄肿;小便不利;热毒疥癣;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复方】①治流感,感冒,疟疾:黄皮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痰湿喘咳: 鲜黄皮叶一至二两。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③治疟疾: 鲜黄皮叶一两,红糖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解秽恶,消风肿, 治疥癞,去热散毒; 黄皮叶煎水洗。(《岭南采药录》)
⑤通小便: 黄皮叶四、五片,酒一、二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各家论述】1.《本草求原》: 解秽除垢,退黄肿。
2.《福建民间草药》:治痰咳哮喘。
3.《陆川本草》:疏郁行气,止痛退热。治气胀腹痛,温病身热。
4.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解表。
黄皮核
【性味】味辛;微苦;微温
【归经】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解毒散结。主食滞胃痛;气滞脘腹疼痛;疝痛;睾丸肿痛;痛经;小儿头疮;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烂敷。
【复方】①治胃痛,腹部痉挛性疼痛: 黄皮果核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小儿头上疮疖: 黄皮果核,水磨涂。(《本草求原》)
③治百足咬伤:黄皮核,捣烂敷之。(《岭南采药录》)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疝气。
2.《南宁市药物志》:治胃痛,外敷治蛇伤。
3.《广西中药志》:行气,消滞,散结。治食滞胃痛,睾丸肿痛。
黄皮根
(《福建民间草药》)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胃;肝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主气滞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60g。
【复方】治胃病: 干黄皮根一至二两。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福建民间草药》:治胃痛。
2.《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气痛,利小便。治黄疸,疟疾;预防流感。
【注】《本草纲目》《广东通志》:食荔枝太多,以黄皮解之。两广美味水果。
http://s12/mw690/002pVRiTzy76X0swMmTcb&690
http://s7/mw690/002pVRiTzy76X0t1Umqd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