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手心至爱育儿女人情感新生宝宝 |
分类: 家有儿女 |

应对新生宝宝四肢惊跳N条法宝
文/手心至爱
我不知道别家宝宝会不会这样,在睡觉时有时会出现四肢突然惊跳的情况,或者在听到声音后,四肢突然抖动?我家发现我家爱常有这种状况,动不动就感觉惊吓不已的样子。说实话挺身担心,我也不确认是不是她做噩梦了,或者是被吓到了。
向有经验的姐妹们求救了番,其大部分回答是:刚出生的宝宝出现这样的表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人类最初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可以用来防御外界对自己的伤害。因宝宝刚出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神经纤维周围具有防止神经冲动扩散的绝缘组织还没有形成。如果宝宝受到外界声音刺激,响声从耳神经传人大脑后,不能像大人那样将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集中定位,而是使这种刺激波同时波及四肢肌肉的神经纤维上,致使兴奋“泛化”,从而引起四肢抖动的“拥抱反射”现象。随着月龄增长,小儿大脑渐趋成熟,对刺激反应逐渐局限化,拥抱反射就会慢慢消失。到了3~4个月时,宝宝对外界响声刺激就不会那么敏感了,会出现有意识、有目的的动作,进而令人担忧“一惊一乍”的现象会越来越少,抖动会逐渐减少最后至完全消失。
还好还好,原来是我自已虚惊一场。在这也要谢谢我那些有经验的姐妹们,现总结部分你们的好方法,希望对其它像我这样的新妈妈参考,如果确实不放心也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1、在宝宝出现惊跳时,妈妈只要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会使肢体停止抖动。但若是抽搐发作,按压肢体是不会止住抖动的。
2、如果宝宝在出生后4~5个月时还出现这种惊跳现象,应该及时去医院做神经系统的检查。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妈妈应该注意对宝宝的身体进行保暖,以免宝宝身体受冷后抖动得更厉害。
3、必须注意惊跳现象与新生儿惊厥的区别。惊厥表现为两眼凝视并出现震颤,或不断地眨眼,反复做吸吮动作并且脸部肌肉颤动,呼吸不规则,皮肤青紫。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4、当宝宝的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时父母也要注意,通常3个月内的小儿很少引不出拥抱反射的情况,一般这种情况多为早产儿或病态的足月儿,如有颅内出血、缺血氧性脑病等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等。如果6个月以上小儿仍有拥抱反射,这提示父母宝宝可能有神经系统损伤,如脑发育不全。
**谢谢新浪亲子编辑:此文已推荐到新浪亲子首页、育儿博客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