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矛盾认识差异线性思维压力系统模型文化差异 |
分类: 生活压力-构成与调控 |
网载,因洗澡时间太久引争吵,儿子枪杀了父亲。
略坪:
在我们这里如果允许个人拥有枪支,估计被抢杀的人数会超过别人。
我们中的许多人是非特别分明,但也自然地伴生较强烈的绝对线性思维倾向(非对即错、非好即坏)。相对应的,则是一些人是非相对模糊,伴有较多的“无视差异,自嗨自乐”倾向(是否"接纳差异,快乐竞争",是否有更多系统思维,当别论)。其实,是非分明伴线性思维倾向和是非模糊伴无视差异自嗨自乐倾向,两者本身也难以绝对区分其好与坏。这也不能怪个人,这只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的现实产物。
研究了几十年,强调心理压力来自于生物心理社会系统中的多因素,其中认知因素是关键。在我们平常的认知里,“是非分明”特点明显。但判定是非的源泉是背后的观念(信念、规则),不同人的观念却是五花八门的。于是我们对事情的是非判断,会形成鲜明、坚决的态度基调,自然也就不易“接纳差异”。这是心理压力多维影响因素中的,认知因素中的,.深层因素。
回过来说此例。儿子洗澡两小时不出来,在是非上,一是为了干净,二是习惯了,三是作为父亲你再等儿子一会儿有何不可,晚上又没有什么急事。作为父亲,一是一再向你指出过要节省用水,你就是不听,二是我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了,一天的劳累呢,作为儿子你怎不体谅,三是……两者在面对同样一个小事,不同观念基础上的种种坚决的是非判断,都不在一个维度上,“接纳差异”谈不上,“快乐竞争”更谈不上。怒火中烧下,悲剧发生了。事后理智地后悔也已于事无补。
所以,压力系统模型下的“接纳差异,快乐竞争”,太重要了。
——————
NB: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4-7歲的成長階段,個體在社交中的“去中心化”是非常重要的。衹有在“去中心化”方面有一定基礎的人,纔能跳出個人的感受這個封閉的圈子,體驗到其他個體的需求和感受,纔有可能在此基礎之上繼續培育老師您所倡導的“接受差異”的。
姜:
说得好,说到点子上。
怎么才能达到"接纳差异",真是一个大问题。
正面的说教,效果很一般,除非部分经历严重的压力和挫折以后有所反思或在指导下积极调控的人。
从小培养,其实就是培养同理心,或者现在说的共情,但这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仰仗父母长期行为的影响,这却是难以把控的变量。
理想的,就是整个大社会充满了接纳差异快乐竞争的文化元素,自然家庭更重要,但这又像是异想天开。
实现孩子"去中心化",恐怕也是面临以上的问题。
NB:
從西方道德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去中心化”是應該在正常的教育過程中逐步有效地達成的。Z文化圈和J教文化圈中都有這方面的比較實用的內容,但是現在不管是Z還是M,這方面都出了嚴重的本質性的問題。
老師所說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