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文化遗留”
(2021-03-30 20:40:03)
标签:
老年资料文化遗留系统模型 |
分类: 杂谈 |
今天,某群,某帖,言及某老人去世,留下大量笔记和资料,被后代任意抛弃。老年群友为之感叹,有人说自己也有许多资料,但只对自己有意义。
博主随之也瞎扯一番:

某些传统早已过时,现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将来进入什么时代更不知道。故老人对于自己累积下的各种资料应早做准备,避免到时候徒增下代人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负担。建议,尽量将各种资料转化成"文化遗留”:1.尽可能出版,藏到各类图书馆;2.尽可能上传到各种各样的"云",不设密码;3.再大量地埋到地下,成为"矿"藏。然后,安心离去。说不定今后哪一天,会有人发现这些,并对有些人有意义。
答疑:
关于埋到地下,是玩笑的玩笑
。
。
以前曾瞎扯过,说残留在图书馆里的资料和埋在地下的历史遗留,其实差不多,都属于"遗骸",或许永远无人关注,只有以后几十几百几千几万年以后,偶然被人发掘了,成了文物了,对后人就有了意义了。
是人,如有可能,都希望自己身后能给后人留下些精神的什么,其实很难。
前一篇:压力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
后一篇:从“成功的人生需要两次失败”说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