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压力系统模型推介线性思维论坛受众 |
分类: 系统模型解题 |
【注】推介诸如“癌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或“眼动疗法在应激障碍的应用”等具备线性因果逻辑的论题,因为与一般人的线性思维契合,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就能被接受。
但推介“系统模型”论题,在以线性思维占主导的一般人群中,则不容易被人一下子理解,包括各级行政领导和专业机构专家,也包括各类受众。所以在推介时,要先解释系统模型与线性思维之间的区别,以及系统模型对问题的解释及对问题解决的策略,让相关领导和各类受众明白,这些解释和策略与平常的一般认识是不一样的,是有意义的。
以下是2021年某市举办《压力专题论坛》对
压力系统模型的推介:
压力(学术上也称应激),不仅关乎心身医学和各类心身疾病的防治,更关乎各级领导干部、各行各业大众和大中小学学生等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具体到压力理论与干预技术,则直接与心身疾病的临床工作策略和技术有关,与心理压力调控工作有关,与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有关,与家庭婚姻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和化解有关,与国家提倡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范式有关。
但什么是压力,如何调控,学术界虽有长期研讨,却也存在不少争议。
曾经,一些心理学家(包括当今大多数干群)认为,压力,就是工作、学习、生活、经济、人际等方面遇到了问题,以及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或叫做生活事件。按这种线性认识,似乎只要减少生活事件,例如职位高了,不缺钱了,考上好学校了,就能调控和缓解压力。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一些因为压力大而出问题(如自杀)的人,反而权大、钱多和成绩好。也就是说,生活事件至少不是压力的唯一原因,压力和压力调控,也不能仅从生活事件的角度去考虑应对。
另一方面,医学家长期以来对压力的认识,却主要集中在临床症状的辨别和如何使用药物减轻这些症状上。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错综复杂与社会生活和个人条件密切相关联的压力问题,何况大量较小的压力问题并不会去医院诊治。
近40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的创建与发展,作为交叉学科的代表性领域,压力理论和压力调控技术的研究,已经从线性的生活事件与临床症状,拓展到生活事件、压力反应、个体认识、应对行为、社会支持和个人性格等多因素之间系统的交互作用方面。这为压力和与压力相关的各种心身疾病防治和各种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和基本策略。其中包括心身疾病的防治策略,心理压力调控的科学宣教。自杀的综合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家庭婚姻和谐的建立和矛盾的化解(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分课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范式等。
浙江大学姜乾金教授是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专家(曾任两届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委)。他是国内开展上述压力系统理论和综合应用研究的代表人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创导了独特的压力系统模型。姜乾金教授前期主要研究压力的理论框架,从压力过程模型(即压力是从生活事件到压力反应的多因素作用过程)发展到压力系统模型(即压力是压力系统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失平衡)。后期则注重实际应用,包括心身疾病防治、生活压力、危机干预、自杀预防、家庭压力、咨询范式等领域的应用。
本次论坛拟邀请姜乾金教授做两个专题讲座:
一、心理压力的系统结构和多维度调控
介绍心理压力多因素结构特点,以及与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心身疾病甚至精神病性障碍的关联,根据心理压力多因素结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调控策略和应对技术。
该专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男合于各级干部、企事业员工、民众和学生聆听。`
二、压力系统模型与心理危机干预
介绍压力系统模型在心理危机干预领域中的应用,包括以系统模型认识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综合评估和干预策略。介绍由于各种心理压力(应激)而导致的党政军公务员、白领、学生等各阶层自杀的及早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该专题专业性较强,适合于党政机关干部、教育工作者、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聆听。也欢应学生家长参于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