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文集) |
问:
尊敬的姜教授,您好!
我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XXX,43岁,我当过三年兵,退伍后读了3年中专(中西医结合),毕业后做了乡村医生,后参加中医大专、本科自考,2010年-2013年读了XX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硕士,2015年-2018年又读了三年的中医博士(脑病防治方向),2018年6月来到XX中医药大学附属XX医院治未病中心工作至今。2018年9月-2019年3月去XX中医药大学进修了半年的中医气功学。
学医从医多年,加上个人的经历,深深地体会到临床上许多疾病都与心理有关,单纯的药物治疗并不理想;而且,心理上的痛苦远远大于肉体上的痛苦。逐渐对医学心理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前两天偶然的机会搜索到了您的网站,我很兴奋,在您的网站上看到了您的著作、录音、课件。您的《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讲解的深入浅出,以前不容易理解的概念结合案例让人很容易看懂。您提出的压力系统模型和医学心理学发展方向让我受益匪浅。您为了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曾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至今还在努力着,深深地鼓舞着我们这些年轻人。
我所在的医院是学校的第二附属医院,也是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虽然是多年的三甲医院,但至今没有精神科、心理科、心理门诊。2019年12月份,我向我们医院提出了筹建中医心理门诊的建议和方案。院长支持我们的建议,但我们的人员资质问题和执业范围遇到麻烦。我们医院的执业科目没有精神科、心理科,我们的执业范围是中医。其实,中医学尤其重视心理(情志致病),2000多年前的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医学心理学的内容,历代医家也积累了丰富心理治疗的经验。近年来,中医也有了中医心理学的课程和心身医学。我今年1月初在网上报考了心理治疗师,然而在卫生部门的考点审核环节被卡住了,理由是“现从事专业和报考专业不一致”。天天在喊着生物医学模式要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要重视心理健康,但现实中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真让人哭笑不得。
看了您的“对医学心理学学科若干问题的认识”、“关于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改革”等论述,感叹之余,产生由衷的敬佩。您老的这些真知灼见,让我们减少了很多困惑。正如您老所说,医学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在现在的体制下,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确实不易。在“科学至上”的时代,中医学其实也面临着发展的危机。我们中医学中的中医心理学在目前也只是有一门课程,而不是“学科”。
在您的网站上我看到了“心理测验”栏目内容,我跟科室主任谈了我的想法,我们科室主任很支持。我代表科室真诚的提出我们的请求,希望能给我们提供人员培训、设备配置和心理门诊建设一条龙服务。
姜老,我们非常期待着来指导我们心理门诊的建设和工作。您有什么考虑和想法,请您随时联系我。我的手机号码XX,您叫我小X吧。
此致敬礼!
祝您老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答:
X医师,知道你这样热心于医学心理学事业,及对我的关注,老朽很感动。但是,如果要投身这个领域,确实会涉及许多问题。我这里就大概与你聊一下。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内容涉及面很广,你的学习和实践经历,以及系统思维的能力,确实比较适合这类学术探讨。然而,医学心理学的临床工作与学术探讨,却是不同的。
从临床工作角度,特别是我国实际情况,条块管理是比较死板的。在医院里,医学心理学的工作是归属于精神病学条块的,特别是在前几年制定的精神卫生法,把心理治疗工作归于精神科的工作。这样一来,要挂牌从事这块临床工作,似乎是要先在精神病学争取到一个身份,至于挂什么牌却是次要的,如精神卫生科、心理卫生科、心身医学科、精神心理科,或干脆叫医学心理科,你们中医挂个什么中医的名称恐怕也不是问题,问题是临床活动的心理测验、心理治疗等,收费是通过精神病学这个口子的。倒是社会上的一些人,挂各种各样的牌子,采用的是咨询收费,相当于商业咨询活动,在医院里反而被束缚了手脚。所以这条路要在医院里走下去,似乎需要到精神病学那里去搞到一个身份。中医我不是很了解,是否也有精神病学分类,如果有的话,建议从这里面走。
从学术探讨角度,这就不一样了。许多内外妇儿中医各科有兴趣的医生,写了好多文章,参加各种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心理卫生等学术活动,40年来也算是搞得红红火火的。但是对于相对基层的热心人士来说,搞这些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自然,几十年来也有不少基层的热心人士,写论文,通过医学心理学方向的论文,满足了自己的职称评审需要。或者,作为一种人生追求和兴趣爱好,在临床工作过程中,结合医学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或者理论上的探讨,也不失为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但也仅此而已(比如我[呲牙])。
至于我,因为有医学心理学教授和心身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主任医师资格,可以做些学术探讨,也可搞点临床。但现已退休,除了延续一些原来的学术思考,和帮助社会上一些人解决一些系统的问题之外,已经不从事临床工作了。谢谢你的器重。
另,心理测验是医学心理学临床工作的必要工具,但测验和评估也只是门诊活动的一部分。我这里有心理压力综合评估测试软件包,是我自己编制、编程、制作的,免费提供你们在门诊安装使用。
以上通过微信语音输入,仅供参考。
姜乾金
2020.3.2
附:
姜乾金医学心理网(点开浏览)
医学心理学学科发展与展望(学术报告)
心理压力多维评估软件包(供下载安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