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药与老药

(2019-11-16 13:38:30)
分类: 杂谈

近来,突然有许多关于新药上市的报道,引起热议,也让许多慢性病人重燃希望。这当然是好方向。

然而,平日里一些医生同行,一些慢性病病人,也经常提起,一些新的药品,开始时介绍的疗效很好,副作用少。但是时间一久,发现其疗效和副作用方面,并不优于一些老药。但此时老药已去,不生产或买不到,只能使用贵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新药了。

这里就涉及一个议题,为何有些新药会比不上老药?

原因或有多个方面(也就是系统问题的多个维度)。或许:

慢性疾病,多数病因未明,药物研发,本身就带一定的经验甚至运气成分。在这里介入的各种人群,虽然主观上一般能坚持科学精神,但客观上影响的因素还是很多,就像涉100个环节的产品加工,每一个环节微小的误差,也可能影响最终成品,导至研发出来的新药不能名至实归。

就药品制造商和研究人员,虽然他们在意识层面未必有心去造假,但在运作过程中,在潜意识层面,不可避免地受利益的动力影响。在动物实验过程,在临床试用过程,在数据处理,在论文报告和结果评估,在产品推广等等环节,偏向成功偏向积极的潜动力都会起作用。

就病人方面,期望是人生的支柱。一些慢性病人不断接受医生处方,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还“久病成良医”,总在反复比较现有药物的不理想,总是期盼有新的更好新药的出现,此时,任何新药信息都会引起病人极高关注,助推新药生产和流通。

另外,也许还有新药使用以后抗药性、耐受性等纯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老药在以上多方面力量的挤压下,即使效果差异不大甚至还更优,也极易被淘汰。待到新药使用广泛了,其不足才逐渐暴露了,甚至被发现还不如老药,但此时生产商,市场,医院与医生,病人与家庭,都已固定,极难回归。

结果,一种新药,开始似乎不错,不久发现还不如老药,但也只能如此,少见有老药被重新启用之例。

当然,这里谈到的不应是普遍现象,推陈出新永远是药物发展大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