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存2014年关于教材抄来抄去的邮件通讯
(2019-10-03 20:26:16)
标签:
医学心理学教材三版抄来抄去杜贤 |
分类: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文集) |
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 17:25给钱明的回复
钱教授:您好!
谢谢给我回复!这说明你在关注我,特作复。
我这次重视“十二五”申报,除了人卫社指令和学校的关系,以及办事向来认真外,还事出有因。
这个事情是在年初我见到姚树桥教授去年新出的五年制第六版书本后引发的。该书编写人近30人,是一种“瓜分”态势;该书的前言部分将无关的第一第二版与第三第四版混同,说是一起延续下来的,但谁只要关注一下都能直接看得出来目前版本延续自98年国家教委项目版本;前言还申明,全书变化最大的是“应激”章,但实际潘芳教授写的该章许多内容基本保留了我原来的,至于绪论部分的许多段落和句子就直接是老版本的,以及其他有关章节。这样,就容易给人产生故意屏蔽或否定某些人的感觉。因此又回想起2009年姚老师接手第五版时,就听闻首次编写会上有人大嚷嚷“大家都是抄来抄去”的论调,我当时听闻后就已有不快。这两年国内多种场合关于“抄来抄去”的论调越来越浓,忽视历史发展的径路和事实的情形越来越明显;至于文过饰非、欲盖弥彰,那只是极个别情况;还有些人似乎故意在传递这么多年来就是大家抄来抄去的信息,为己谋利。实际上,我不否认是书必“抄”,我也“抄”,但总得表明从何时、何处抄起,都抄了谁,哪能没有源头都是“抄来抄去”的?才三十年时间,给人个交代多好啊!国内2000年后近10年的规划教材几乎都是我主编,故这股劲风的目标指向是非常明确的。
但我冷静地知道大环境才是根本原因。我并未指望被人拔高,但也不愿被人贬损,才有了前面给杜总编和抄送几位新主编的信件(见下面我在北京主编人会后给杜总编等的邮件),只希望大家在对待历史方面能客观公正一些,没有更深的追求。其实,我更希望折腾了大半生的这个医学心理学教材架式能延续其生命,那怕是换了姓氏,而不是完全换了一个样子。
我近期已暂时放下续写几本书的计划,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将部分历史资料整理并传到网上(欢迎大家浏览www.medline.com.cn),目的也是一样——不是为了宣扬,而是为了澄清,不是为了桂冠,而是为了去掉黑纱。东西被人拿去没什么,反被别人看成是偷来的,就不是一个味了。要让一个三十年专注于某几件事的人放弃一切也不是很容易的。
当然,事情不理想地发展到一定程度,我也会考虑采取后续动作,毕竟现在人们越来越明白著作权和版权是两个概念。
祝福您!
———————————————————
姜乾金 浙江大学 教授 主任医师
邮箱 jqj@zj.com 手机 13018972720
网站 www.medline.com.cn 免费下载:
《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等新书
———————————————————
医学心理学老专家联谊会网址:
http://www.medline.com.cn/index(1).htm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dux2001
To: jqj@zj.com
Sent: Sunday, March 16, 2014 11:32 AM
Subject: 回复: 姜乾金感谢与建言
姜教授: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国家教育事业和教材建设的积极参与和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医学心里学》的杰出成就令我非常敬佩和十分感激!您的建议非常好,我们研究后回答您,辛苦了!
祝一康安吉祥如意!
杜贤敬呈
2014-03-16
已从三星手机发送
姜乾金 <<a href="mailto:jqj@zj.com">jqj@zj.com> 写道:
杜总编:您好!
会议期间怕影响整体工作,故在客房以电邮方式与您聊聊,供有闲时阅读参考。
医学心理学教材与其它教材的发展有些不同。医学心理学不论5年制,或7、8年制,至今的教材体系主要来自我的30年学科建设结果,其主要构架和许多内容可追溯到我的1986、1993和1998年等教材(大部已传上网http://www.medline.com.cn/index(2).htm),一些章节内容还是在我这里首开的,如绪论、理论、应激、心身疾病等。目前该教材体系也是浙江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2010)和国家级精品教材(2012)的载体。这里有一个版权和著作权的区别,还望关注。
人卫社因为我的1998年“国家教委高等教育教材研究课题计划项目成果”教材在几年里发行几万册,才于2000年选择7年制教材主编时选择了我(http://www.medline.com.cn/book1998.htm)。于是,上述80年代我的基本教材体系得以体现在此后10年的7年制,五年制3、4版(没有参照李心天教授的第1版和龚耀先教授的2版),8年制1、2版之中,我校还将此作为近十年的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内容。现在的5、8年制教材不但章节构架,而且许多内容直至句子都可以追踪到我的1998甚至1986年教材(具体内容在此不赘述)。所以,我是将这项工作作为毕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当然不希望消失于无形。如果另外的教材是以新的体系编写,那自然与我无关,而且多多益善,于学科有利。
我能理解人卫社作为企业对于发行量的重视,医学心理学5年制6版的编者已达30人,一个章节往往拆分开来由几个人写,看得出一些作者是让学生抄写完成的,让人联想到一条成型的大虫被许多蚂蚁分食,而空壳还大致保持原形。这次人卫社安排我担任8年制3版“主审”,我认为是对我以往工作的认同和褒奖,我一如既往地感谢。但我想说的是,作为退出来的人,会很珍惜几十年的劳动成果的。
作为人卫社的当家人,上述问题确实难解,故我提一个不成熟建议,为了兼顾人卫社和作者的利益,作为一种妥协,是否可以将各个版本(不完全是医学心理学)的主编简单列在每一版的适当位置,让读者知道该书的起点和流程在哪里,有哪些人。这种处理方式相信其它历史更长的主编们更能感觉到人卫社的严谨精神。
在越来越重视著作权的今天,上面提出的做法并不是创新,而是历史上所常见——相信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十年的某些社会价值观念才是导致目前责权不分的现状(据说,认为当今编书也就是大家“抄来抄去”的说法,在近年5年制医学心理学编写会上就曾喧嚣过,似乎是有所指)。
随便写来,未经细敲,如能接受些许,则不胜感激之至!直言叙述,如有冒犯,亦请见谅!
对人卫社20多年(应该从1992年邬杨清接洽开始)来许多领导和编辑的持续支持,再次感谢!但我也较少在别的出版社出书。(顺便提一下,楼下人卫社的书展厅里,见不到我等主编的2011年《临床心理问题指南》和我独著的2012年《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两书,不知是否处置方式上的区别)
(会议期间与几位主编略说了一下,恐未清楚,顺便抄送各位致敬)
———————————————————
姜乾金 浙江大学 教授 主任医师
邮箱 jqj@zj.com 手机 13018972720
网站 www.medline.com.cn 免费下载:
《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等新书
———————————————————
医学心理学老专家联谊会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