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八年制初年级医学生微信问:
[呲牙]嗯!看了,姜老师(指“压力系统模型与危机干预策略”课件)。我之前就有听说姜老师是在利用系统模型解决医学问题。我本身现在也想了解一下这块,听说数学建模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但是姜老师讲的系统,应该跟我讲的系统还不是一回事。不过,我知道这个系统医学是有个群的,然后知道姜老师也在这个群里(指金观源建的“系统医学”群)。但是现在医学界很多人又对这个系统挺抨击的,我自己的一门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老师讲到系统这块的时候,名称都不愿意提,说反正我不信这个。也想听听姜老师的意见?
姜简复:
我的“系统模型”至多是一种视界,在复杂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上,能起到“顾及全局”的作用。而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医学,特别是当今国内强调“理化”的生物医学,更倾向于线性认知和“最佳(精准)”方法,这叫生物医学模式,几十年了,没什么变化,不奇怪。你作为学生,不同的甚对立的说法都知道一点也不错,但要避免非对即错的思维定式,那恰恰是“线性”的。
金观源在美国提出的“系统医学”,“胃口”有点大,与我的“小众”系统模型有区别,但哲理上有点相同,都强调多维度多因素系统地看问题和处置问题,当然是指复杂的问题。我们30多年前是同事故也被邀入他的群,但并不发言。其实,中医就是典型的“系统医学”,金很推崇中医。生物医学不喜欢中医,你上的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是最经典的生物医学科学,它也基本不需要人文科学,对哲理性的“系统”感冒,不奇怪。
该生复:
是的,我现在就觉得相比于现在提倡的精准医疗,中医反而让我觉得更博大精深,不过我同学说中医就是全身给药[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