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是有点“老抠”——跟老年朋友说

(2019-03-22 18:01: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节约,曾经长期属于人人称道的优良行为,包括对金钱、物质、时间的节省和充分利用。但过度而不能自制的节约行为,特别是老年人,当今被调侃谓之“老抠”。

昨傍晚,驾车出游三天二夜后,回到家。洗过、餐后,才感觉到疲惫,躺下即入睡,直到次日近7时醒来。

此次出游前及期间,曾在认识上不断提醒自己,自驾游是为了放松和享受,不在乎花费,更不应计较结果“数量”。但三天下来,特别是最后一天,在行为上还是“过量”了——白天大跨度、多景点奔袭,晚上还制作三个“美篇”(泰顺廊桥太姥山葫芦洞太姥山第三天)。

这是在回来以后才体会到的,这次出游虽不缺愉快,但比在家做事还吃力,终究还属于“老抠”!没办法,半个世纪行为习惯的沉淀,认知对其也无奈。

或许对老人来说,这样的“老抠”式旅游或锻炼,未必真的是一种保健。极端案例,一些老人,离退休后,仍执着于行为结果(成果质与量),不能轻松体验行为过程,延续着一辈子的“老抠”式行为,最终猝死在社会兼职、指挥交通、学习养花、集会表演、教太极拳等岗位或现场。(有太多实例)

——————

中国式的“老抠”行为,与西方的A型行为(表现为时间匆忙感和竞争敌意倾向),在行为学基础上有交叉或重叠,但不尽相同。例如,前者以中国传统的节约观念(信念、信仰)为基础,后者以西方世界的竞争观念(信念、信仰)为基础;在表现方式和内容上亦可探究。(关于A型行为,可参见博主和张宁主偏的2011年人民卫生版《临床心理问题指南》“A型行为”章)

——————

关于“老抠”的处置,行为学理论基础上的反复行为训练(行为日记、环境控制、强化与惩罚、模仿示范等)或优于认知说教(参考《医学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临床》行为理论和行为治疗两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