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活动现场的个人“气场”

(2017-11-18 15:12:34)
标签:

杂谈

       今天在与友人闲扯时,谈到学术界的“气场”问题,让我记起一个有趣😊历史情节。

       本世纪初的某年,某地,全国心身医学学术会议,当时我还是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委,会议虽由某地组织,但我也算学会的“主人”之一。有位被邀请的嘉宾,因学科背景等因素,是很带“气场”的中青年专家,算”客人”之一。我俩被安排共同主持一个我一直专注的专题讨论分会场。

       这位专家“气场”很大,在台上台下互动进程不久,可能觉得什么地方不爽,竟然当着台下几十位代表的面,伸手将我的电脑盖上,虽然动手过程中迟缓了一瞬间,但最终还是关上了。或许,在议程名单上,我前他后令其不快,也或者其他……

       我不与之计较,也很少在学界里提到此事。只是,他给我留下的,是一个“张狂”的印象。其实,在某些学术领域,这类带大“气场”的专家还真不罕见,包括更高级别的机构中也见过。

       当然,社会流行靠“气场”树立或拓展权威,学术界和实业界都一样,更别说没有太多“可见可摸”内容的精神病学或临床心理学等边缘或交叉领域。或许,年轻专业人员能与这些专家多建立关系,更有助于自身的发展,这也往往是我在回答一些专业青年询问时的最后一句[呲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